對,但是!悅妹妹真是為各位金主爸爸們捏了一把冷汗,原來對于跨境電商賣家來說,影響不大!哈哈哈!
原本印度進口關稅之高,已讓眾多中國賣家在進駐印度市場通道的門口徘徊不定,此時印度大幅提高中國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消息,即刻引發了跨境電商市場的熱議!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來主力宣傳推廣“印度制造”,據說這場運動通過降低對外國投資的壁壘和改革規章來加強印度的制造能力, “印度制造”的坎坷之路,至今已有四年,那究竟有多坎坷呢?各位看官們請隨悅妹妹來!
?
為提升印度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能力,印度把平均關稅水平從1990年的81%逐漸下調,在印度政府看來,只要仿效中國加強貿易和投資的模式,就能像中國當年一樣解決大量人口的失業問題,印度也有日漸增強的年輕勞動力大軍,他們的期待也在不斷提高。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國家經濟層面上,也是那么的殘酷。去年7月1日,印度實施GST以后出現了過渡性衰退,即財政赤字再次加重的情況,因此印度政府開始出現不平衡的心理。
?
據印度商業信息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6年印度與中國貿易額為696.2億美元,中國對印度保持516.9億美元的順差。而在去年4月到10月間,印度對華貿易赤字就達到367.3億美元。中國作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商品來源國,中國出口印度的產品多為高附加值產品,而印度出口中國的產品多為低附加值產品。因此,貿易不平衡問題使印度成為了對華反傾銷第一的國家,今年前兩個月印度對華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多達8起。
?
莫迪為了保護“印度制造”,印度強行開掛。進一步強化其政府的“印度制造”、“數字印度”的策略,計劃旨在鼓勵企業在印度國內生產產品。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2月1日向議會提交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為了促進印度本土制造,大幅提升進口產品關稅,對于汽車零部件、手機、鋰電池、鐘表、玩具等某些產品的關稅稅率進行了上調。
主要受影響的產品整理如下:

莫迪的財政計劃要求大幅提高進口關稅,本質上是瞄準了“中國制造”,針對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兩大類產品:
第一類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印度政府將把美容用品、鐘表、玩具、家具和鞋類制品的關稅提高一倍;
第二類是電子通信產品,比如手機、電視等等。以手機為例,這次增稅已經是過去12個月里的第三次調整。2017年2月,政府征收10%的進口稅,12月增加到15%,現在增加到20%。
?
在2017年中國(龍崗)跨境電商產業峰會圓桌互動環節中,全和悅創始人林世豪曾說過,從2014年開始,全和悅協助過很多組裝廠往印度搬遷,比如說布匹原材料廠商。在印度市場目前產生兩種非常明顯的趨勢,第一種是關于原材料生產,另外一種是對于成品制造、組裝的制造型企業。
?
然而把工廠搬到印度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決定,有賣家疑問,工廠搬不搬過去有什么差別嗎?
?
林總表示搬廠的企業一般都是在印度本土市場有銷售,比如全和悅在2014年給深圳本土的一家手機廠做過搬廠,另外全和悅也幫另一家紡織業的廠家把產線搬到印度,都是工廠明確知道印度對這個產品有需求后,并對該市場有信心而做出了搬廠的決定。
印度的人口紅利也使全球都對印度市場“虎視眈眈”,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占率已經提升至25%,排名第一,超過了三星電子(23%),另外聯想、 vivo、OPPO三個中國品牌各占 6%。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國產手機廠商在印度都進行了本地化生產。以手機為例,隨著手機整機在印度制造興起和對配套物料的關稅增加,其中電池、充電器、耳機、USB數據線等CKD進口加收10%-30.154%,深圳欣旺達、東莞光寶、湖北瀛通、東莞朝陽等廠商紛紛在印度投資開廠。
?
在如今這個全球制造網絡的時代,對零部件提升關稅將降低印度作為出口加工地的吸引力。中國、印度、土耳其、巴西和印尼自身的經驗表明,降低進口商品的門檻能促進生產力,提升國內產品附加值。
?
資本的開始進入,中國作為目前全球無法替代的產品制造強國,印度產品的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工廠手上,雖然莫迪政府倡導印度制造,但是印度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減輕的,雖說此次稅改的本質是產業轉移承接,而目前能看到的只有手機產業進行了詳細規劃,其他行業暫時還沒有,所以中國的出口企業也不必太過擔憂哈,當然想早點進入印度市場的工廠及貿易商朋友們,悅妹妹坐等你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