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Lazada賣家發現,結算貨款時,運費扣的有點多,有時候比貨款還高。你知道原因嗎
實際重量or體積重量 其實是實際重量與體積重量出現了偏差。平臺此前發布通知將會按照實際重量和體積重量核算運費。因此下面這些點要注意。 1、實際重量和體積重量都要準確 之前平臺只是根據實際重量計算運費,現在是按照實際重量和核算過后的體積重量,從中取最大值。 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問題,我們以菲律賓站點為例詳解一下。 我準備上架一個手機殼,在上架時重量填寫100g(產品重量50g,包裝箱50g),然后對應費率表查到國際運費為12元,并基于此確定商品售價,假設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賺20塊錢。 但是因為我是鋪貨的,從1688下單后,發貨方給產品加了箱子,重量沒變,但根據體積計算重量是200g(菲律賓是長×寬×高/3500),平臺就會按照200g進行扣費,這樣下來,原來可以賺錢20元的產品,結果只能賺13了。這還是好的,萬一箱子大一點呢,說不定就要賠錢了。 2、各個國家的換算標準不同,不能統一按照6000 受國內快遞核算標準影響,很多人自以為都是長×寬×高除以6000,其實不然,例如菲律賓是3500,新加坡是5000,泰國不計算體積重量,其他國家都是6000,一定要記清楚! 該怎么做呢 說實話,對于鋪貨賣家,這是很難把控的環節,特別是之前已經上架幾千件的商品更是麻煩,賣一件不賺錢不說還可能虧錢,所以需要做好以下事宜。 首先,利用疫情期間的空檔期,全面普查已上架商品的重量和尺寸,及時更新糾錯。 其次,對于新上架的產品,一定要和賣家咨詢產品發貨的尺寸是多少,不要依靠根據產品尺寸估算包裝箱尺寸了,極其不靠譜。 最后,鋪貨的賣家也是到了轉精品運營的時候了,好好選品,提前看樣品,找靠譜的供應鏈等等。 平臺發展到現在,肯定也累積了大量的數據,發現實際重量與產品重量不符的情況,所以從成本方面考慮出此方案,畢竟體積大重量輕會占用很大空間,而支付的運費又不足以支撐平臺花費,不是長久之計。 你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