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1月5日報道:一項調查顯示,七成新加坡消費者在冠病疫情期間增加使用數碼支付,并以信用卡和借記卡作為主要無現金支付工具。
大華銀行(UOB)周一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網上購物是數碼支付轉變的重要推動力,疫情期間使用數碼支付的本地消費者之中,網上購物者便占86%,他們當中有73%表示增加使用數碼支付。相較之下,非網上購物者之中也有53%表示增加使用數碼支付。
58%受訪者表示更頻繁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比率高于移動銀行軟件(47%)和電子錢包(34%)。
報告說,不同年齡層都增加使用數碼支付,24歲至39歲的千禧一代占比最大,達77%,高于18歲至23歲的Z世代(73%)、40歲至55歲的X世代(64%),以及56歲以上嬰兒潮世代(61%)。
這項調查是在去年7月份進行,逾3500名消費者接受訪問,包括1000名新加坡人,其余則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
印度尼西亞用數碼支付比率最高
報告指出,數碼支付在東盟五國越來越普及,當中印尼使用數碼支付比率最高,達74%,其次為新加坡(70%)和越(67%)。
大華銀行集團個人財務服務部主管陳光鈺指出,一個真正的無現金社會面臨最大障礙便是消費者根深蒂固的行為,需要逐步轉變。冠病疫情迅速改變人們生活,數碼支付已從生活便利變為必需服務。
她也說,由于網上購物在疫情期間盛行,數碼支付也越來越受青睞,區域消費者也更愿意采納新支付方式。例如,新加坡使用PayNow付款的大華銀行客戶,去年首三季同比增長64%。
陳光鈺表示,銀行與數碼支付服務供應商需繼續與商家合作,以在實體店面普及無現金支付,并提供更多獎勵和回扣來鼓勵消費者使用無現金支付。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