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 8 月 2 日,Match Group 公布了 2022 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二季度 Match 集團營業收入為 7.95 億美元,付費會員數量 1640 萬,以上數字雖略低于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但也分別實現了 12% 和 10% 的同比增長;值得關注的是,Match 集團第二季度凈虧損高達 3240 萬美元,對比去年同期 1.4 億美元的凈利潤,利潤大幅跳水。
文/尾巴

是什么吃掉了 Match Group 的利潤?

下降的成本來自營銷和行政管理成本,分別下降了 3% 和 2%。拋開直接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來看,主要的上升出現在了產品研發和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和攤銷這 2 個部分,前者上漲了 66%,后者去年占收入比例為 nothing,今年占了收入的 29%。
進一步詳細看財報,這筆突然多出來的 2.295 億美金,主要是 Match 對之前收購的韓國廠商 Hyperconnect 的 2 款產品的減值和攤銷,因為收來主要是用來參與主營業務經營的,所以攤銷到了運營成本里,而財報表示,之所以這么高,是因為對「Azar」和「Hakuna」等社交產品的業務前景看低,計提了 2.17 億美元的減值。也就是現階段認定,這筆買賣是虧的。而另一項主要的成本上升,則在于產品研發。無論是收購、還是研發,這 2 項 Match Group 在不斷投入的地方,都是在保障自身產品的可持續吸引力。
而雪上加霜的是,Match 對于第三季度的業績展望同樣不樂觀。Match 預計第三季度將實現 7.9 至 8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遠低于 8.836 億美元的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這也導致,Match 集團股價在美股盤后交易時段暴跌超 20%。

玩不轉的新業務?
在看到財報之后,筆者去三方數據平臺看了下「Azar」過去半年的數據,確實不好看。基本上,下載、收入、活躍用戶 3 個指標都環比下降。筆者也借著機會,觀察了 10 來款視頻交友產品,說實話,收入下降的 App 占多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整體下降的一個趨勢,甚至有的 App 活躍用戶數漲了,但收入降低,這也體現了用戶在支出上的計劃的相關問題。但不得不看到的是,也有少數產品在逆勢增長,例如里面特別顯眼的「OmeTV」。
因此,這一次投資者的不看好,與 Match Group 作為一家以滑動匹配為核心產品形式的約會交友集團,進行新業務嘗試的暫時性退敗有一定的關聯。
從版本更新歷史記錄里,可以看到,在 2021 年收購之后,第一次重大更新是在「Azar」里面加入了 AR Avatar,設想是減輕用戶面對面的社交壓力。第二次,則是加入了直播功能。然后就是有點像兩者的結合,Avatar 開播。
從最初的 1v1 視頻交友,「Azar」滿足的是用戶的特定需求,到現在加入虛擬形象和直播,其實基本上是更改了產品定位的。服務的也是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起碼在有限的觀察標的里面,數據在上漲的 App,是定位比較清晰的。
Match Group 收購后曾表示過「Azar」承擔了公司的元宇宙設想,但 1v1 的視頻交互和元宇宙元素相去甚遠,虛擬形象的加入也其實沒有辦法讓「Azar」離元宇宙更近一些。相較之下,Hyperconnect 在 2021 年年底在韓國與多家大學聯合測試的 VR 社交,未來可能以獨立 App 的形式出現,雖然也很遠,但起碼更合理一些。
而回到財報,2 個成本主要上升的地方除了這一筆收購交易之外,主要出現在了產品研發上。這也表明集團在加大投入跟上趨勢、以及構建自身的核心壁壘。

守不住的核心?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 Match Group 的研發支出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51%,這部分的資金則主要用在了「Tinder」、「Hinge」兩款頭部產品的研發上。
但即便如此,在這份財報中,我們還是看到了「Tinder」的頹勢。
財報中單獨拎出了「Tinder」的付費用戶數據,數據顯示,第二季度「Tinder」付費用戶總數同比增長了 14%,總數來到 1090 萬人。這個數字乍看還不錯,但是當我們拉長時間軸,就會發現,即使是在加大研發投入的情況下,「Tinder」付費用戶的增長也稍顯乏力。
此外,“頂流”「Tinder」也面臨著增長觸頂的現狀,這就造成了「Tinder」只能從存量里面挖付費用戶的尷尬處境。
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顯示,在 2022 年 1 月,「Hinge」、「Bumble」的月活用戶總數相比 2019 年 1 月分別增長了 344% 和 96%。相比之下,「Tinder」的用戶增長則趨于穩定,其月活用戶數量相比 2019 年同期甚至下降了 1%。雖然「Hinge」早已被 Match 收入麾下,但是“后浪”來勢洶洶也不得不讓「Tinder」有所忌憚。
而在現有的這群用戶身上,「Tinder」還能挖出多少錢來,也打一個問號。
可以看到在集團旗下的眾多產品中,僅列出的 4 款 App 里,「Tinder」已經是的 RPP(付費用戶人均貢獻收入)已經是最低的了,而且,相較于其他所有 App 的整體 RPP 有10%增長的情況下,「Tinder」的 RPP 卻下降了 1%。
付費用戶艱難增長、MAU 不漲、付費用戶人均貢獻收入進入下降通道,相較于由盈轉虧,集團頂流的頹勢,可能才是股價應聲大跌的根本原因。

結語
作為交友 App 中滑動匹配機制的集大成者,「Tinder」在讓交友變得輕松易得的同時,也犧牲了部分用戶的體驗。在海外,不少用戶在討論,Dating App 過于娛樂化的產品形式,正在消耗用戶的滿意度。而也有外媒報道,一些美國用戶正在對左右滑動的交友 App 失去耐心,轉而回到了說媒服務(參閱白鯨出海此前文章)。在某種程度上雖然是一種“倒退”,但也確實體現了用戶對于類「Tinder」產品體驗的不滿。
而無論是做嚴肅交友的「Hinge」或是主打女性友好的「Bumble」,跑出來的背后原因也正是因為他們瞄準了「Tinder」忽視了的這部分用戶需求。
Match Group 本身其實也意識到了相應的問題,在提升用戶滿意度上動作頻頻。上月,Match 前腳收購了“精英約會”App「The League」,后腳又宣布在繼「Tinder」后,將背景調查功能繼續擴展至旗下的「Match 」、「 Stir」兩款產品中。可以看到,Match 還在積極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