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的發展,也不算是新的平臺,各方面更完善,經營中面臨的問題也更多,更細分。五年之內跨境電商的概念就不存在了。隨著業務量更大,服務體驗變得更好之后,我相信跨境電商的體驗跟本地電商的體驗是一樣的。速賣通面對的是全球的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巨大相信不用我多說。所以說速賣通平臺的發展還是非常可觀的,只要找準行業切入,做好店鋪運營,你也能夠在這樣一片跨境電商藍海之中自由遨游的!
那么速賣通中小賣家的生存空間在哪?現在開速賣通還可以嗎?
賣家目前的情況:
1)速賣通運費成本漸漲,對賣家來說又增加了不少成本,而貨源不穩,導致拿貨困難,有單發不出,或質量不穩,產品糾紛增加;
2)賣家對平臺政策的變動,不關注不了解的,使用舊有的運營操作、思維不能產生明顯的好效果,而不關注沒時間了解的賣家,對于出臺的行業扶持活動,因不知道所以錯過,知道了想報已晚;
3)針對平臺新推的運營工具不關注不使用不了解的,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先發優勢,故白白讓別人占領先機,或等自己操作時,早已被別人落下一大截,想追追不上,發力時成本更高;
4)平臺查侵權更嚴了,但部分賣家仍存僥幸之心堅持上相關產品,還有些賣家朋友不仔細檢查,被抓到判罰。
面對現行的局勢,賣家朋友們如何應對呢?
1)運費漸漲:可以積極調整運費模板或產品售價運費若以前是全球包郵,則現應該調整為部主要國家包郵+偏遠國家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如若以前是部分國家包郵+偏遠國家承擔部分費用,此時可結合各線路最新變化,運用區域定價工具對部分主要流量或單量貢獻國家實施區域化定價,抵消部分成本的增加。速賣通定價方面,可以合理的運用數字定價法,結合用戶購買心理把3、6、8、9這幾個數字融入到在價格內。
2)貨源不穩:篩選找出靠譜供應商。
貨源不穩是運營的一大難題。如果想徹底解決此問題,有兩種方法:
a 與工廠直接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屬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型。若你所處的當地有產業帶,最好選擇這種;成本更低,貨源穩定性好把握;b與1688平臺的店輔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對沒工廠、沒貨源的賣家來說最有利。雖說平臺上提供同類產品的供應商很多,只要比較8個因素就能選出靠譜的貨源商,避免貨源不穩定,品質無保證的奸商。8個篩選因素是:優先工廠、店鋪近期銷量、店鋪三項評價、店輔資質、店輔上新頻率、店輔產品圖片、店輔售后政策、店輔是否專業、店輔產品價格親談。
3)對平臺變化未知:沒時間的可從有經驗處獲知。
4)侵權更嚴格:把握好自身。賣家要仔細檢查,無論是上架前還是上架后,同時應關注侵權公告,比如說平臺在2018年12月13日更新的《行業賣家一定要知道的高風險知識產權信息匯總》公告,里面有詳細的講解最新的知識產權專區。加強自身"盾"的保護力,才不會被有心人輕易擊穿。
在做好以上工作外,賣家們還需要如下做法:
對于市場,我們一定要明白: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競爭者,賣家要想盈利,是因競爭結果,不是因為自身壟斷。對于市場,不一定非得做大類目,緊盯熱門,小眾市場、細分市場后再向其它行業拓展,這也是種活法;與有實力的工廠或線下展銷會上的商家合作,怎么選擇靠譜的可參考前面本文所講;當地若有資源,可主動加入,省成本外也利溝通。
對于競爭,我們不應該抱著敵視眼光來看。沒有競爭的市場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在競爭中,我們要突顯自己的競爭優勢,如與競爭對手在"比采購成本"、"比運營轉化能力"、"比運費成本"、"比開車能力"、"比營銷能力"等,我們在哪些方面有優勢,就突出優勢;或增加他人的競爭難度,用現有的優勢碾壓,如你的成本比別人低,就用低價策略搶市場,如你的運費渠道比別人穩定,折扣度比別人高,也可以在價格和運費上精心設置,搶別人市場,如有專業的拍攝團隊,我們就在拍攝上結合產品賣點更好的展現。
對于盈利,賣家做到成本最小化的同時努力做單量,換句話即"開源節流"。運行成本、采購成本、運營成本、服務成本、與倉庫加強溝通、每月定期盤點、監控庫存,提高糾紛處理能力,以上這些都是開源節流的助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