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發展,流量的獲取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則變成賣家之間的一項核心競爭力。具體體現如下:
1、品牌化,得益于平臺對品牌的強勢推動,很多平臺賣家都開始甚至已經深入運營自有品牌或者優質品牌產品,直接讓原來粗制濫造的粗放式運營得到了扭轉。
2、站外引流,“現在流量的獲得比較重要,而且也不像原來那樣簡單粗暴。站外引流很好地彌補了我們部分品牌的差異化需求。比如有些非標類品牌玩Facebook和玩得比較好,流量可以自然導入速賣通平臺,然后成交;有些標類產品以玩測評為主,所以主陣地就放在了Youtube和測評網站上,也能很好地引導成交”
3、物流方面,做海外倉和沒做海外倉出單效果有很大差別。原來很多賣家沒有海外倉概念,都覺得備貨既麻煩、風險又大。經過多次嘗試發現,海外倉不但能夠降低成本,同時能夠提高訂單量。汪星舉例說道,“假設一條鏈接,發貨地有中國和俄羅斯。那么中國設置成59美金,俄羅斯設置成64.9美金,這樣明顯比從中國發貨要貴個五六美金,但從買家的角度來講,他選俄羅斯貴五美金的概率比中國便宜五美金的概率要大很多”。
賣家常見的6大坑及對應措施
1、運營操作失誤,許多賣家在設置店鋪活動優惠券或者滿減時出現漏洞,導致大量的幾美金甚至零點幾美金的訂單被買家哄搶,虧得一塌煳涂;還有一種情況是設置促銷價的時候沒有注意,比如滿51-50,上線之后卻發現虧損。
建議賣家反復模擬買家購買真實路徑檢查一遍,有條件的話可以同事之間交叉檢查,以防止不必要的虧損。
2、物流風險,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賣家不了解或者不重視對應物流渠道的禁運規則導致國內退件,以及不了解常見目的國的海關政策導致國外退件。建議賣家遵守物流渠道的禁運規則,比如很多渠道明確表示不能發帶電池的產品,可是某些賣家為了成本考慮會硬沖,導致增大被物流退件的概率。此外,還要總結和關注常見目的國的海關政策,在包裹申報方面多注意,減少扣關的概率。
3、知識產權,分被動和主動兩種情況。被動是指賣家自己不小心就侵犯了某大品牌的知識產權,但并不知道那是侵權行為;主動是指自己主觀上往大品牌上面靠,主動蹭大品牌外觀、蹭大品牌關鍵詞等操作。
建議賣家不要打擦邊球,不要奢望大品牌不查。通常這些大品牌要么不查,要查的話就會非常狠。所以,還是踏踏實實做產品、做頁面、做運營,別打擦邊球。
4、庫存管理,很多運營人員不關心或者很少關心庫存,這樣會給公司造成滯銷風險。一定要專門安排人員或者專門安排時間段、會議來處理庫存,避免自己賺到的錢全部轉化成庫存了。
5、選品方面,建議賣家調查一下當地的風俗習慣、常見使用場景等,要么彌補當地市場的不足,要么做一些差異化的選品,要么直接引領買家心智。至少,也要避免當地人不喜歡的款式或者顏色。
6、在引流方面,賣家可以先從自己店鋪訂單著手,倘若發現某一款產品在某個時間段突然間增加了很多某一個國家的訂單,那么,無論如何要問買家要到最終的引流渠道(往往是某個分享網站或者某個社交群組),然后聯系上對應的紅人,爭取進一步合作。與此同時,賣家可以關注主流市場買家平時都在什么網站或者社交軟件上逛,到這些網站或者社交軟件上面找紅人談合作。通常為Youtube頻道、Facebook群組、測評網站、導購網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