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朋友,說現在做是不是晚了,發表一下個人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從以下幾點來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談這個事。
一、天時
1、國內現狀。
國內電商從2003年算得上一個開端,那個時候淘寶剛剛興起,很多基礎設施相對來說不是很完善,物流、相關的政策、人們的網購意識等等都沒有成熟,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天貓、京東等等平臺的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人的網購意識不斷發展,國內電商經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現在國內的網民數量、網購人群的增長量在逐漸減少,國內電商想要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突破,在現在這個階段是非常難了。跨境電商就應運而生了。
2、跨境電商現狀。
跨境電商(零售)真正的開始發展其實也是2010年開始的,那時候主打的平臺是ebay、速賣通剛起步,亞馬遜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做。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很多基礎設施也逐漸在完善、平臺也在完善、賣家的購物意識也逐漸成熟了。所以,這個時機是值得去做速賣通的。
3、速賣通轉型期,機會與挑戰并存。
速賣通蠻荒時代(2010~2015年)結束后,平臺的發展方向也基本定位好,雖然沒有完完全全的成為一個B2C的平臺,但是進步真的非常大了。而且隨著品牌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平臺的整體客單價、買家體驗度、客戶黏度等等都有了很好的提升。2017年的改革,有很多人怨聲載道,也有很多人收獲良多,可以簡單的,中間的那些細節就不一一舉證了。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平臺越來越好,真正用心做的商家獲利越來越大。現在平臺的基本方向定了,規則基本完善了,市場也在不斷完善、等等設施也在不斷的進步,現在唯一一個不足的就是海外的消費者加入平臺的購物大軍,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所以,現在是速賣通轉型最關鍵的時期,也是最有機會的時期。
二、地利
1、基礎設施:
隨著速賣通的不斷發展,平臺的不斷進步,現在國內的電商基礎設施基本都已經完善了,跨境物流體系也基本覆蓋了大多數做跨境電商的地區,相關的政策也在鼓勵跨境商家去做跨境電商,在地緣上面來說,現在很多產業帶也在做相關的產業園,培訓機構扶持跨境品牌出海。
2、產品渠道
很多工廠在意識到了跨境的重要性后,不斷的推出適合跨境的產品和國外需求高的產品,為很多做跨境電商的商家提供便利的貨源,大大降低了貨源獲取的難度和成本。
三、人和
1、人才
隨著平臺的不斷發展,平臺熱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速賣通平臺來從業,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批專業的從業者,而且人才的儲備越來越多,并且增長的量越來越大。這些從業者為很多的企業提供了跨境人才的專業支撐。
2、政策
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平臺定位越來越清晰,平臺也越來越成熟,政府對于跨境電商的扶持(人才培訓、園區建設、物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支持、政策支持等)越來越多,這是其一。其二是平臺的政策,隨著國內市場的不斷成長,現在阿里在國內的份額已經達到一個比較高的份額,短時間內想要突破一個很高的值是很難的,這個時期是穩定期,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必須要走向海外,所以,未來三年到五年阿里的重心肯定是像海外發展,不管是馬云的EWTP還是物流的全面建設都說明了這一切,這個時候平臺給到商家的扶持力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綜上所述,現在來做速賣通,不管是實際上、地緣上、還是人員和政策上面都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