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多之前做國內電商的朋友想轉型跨境電商,自己想試試跨境電商了,也有不少找到我做咨詢的,問自己沒有跨境電商經驗,應該如何進入這個行業,從哪個方向下手,和跨境電商大賣一起賺錢的呢?
但是跨境電商行業跟國內電商又有不同的地方,也存在很多的誤區,在進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其中的一些東西,這樣能少走很多誤區。
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在跨境電商行業新手賣家容易踩坑的哪些誤區。
誤區一:想從事跨境電商,語言最關鍵?
覺得這個是個關鍵問題的,其實陷入了一定的誤區,或者可以說沒有過于深入的了解過亞馬遜的聊天系統,因為亞馬遜不像TB,TM,JD等的有實時聊天工具,可以隨時和客服溝通,亞馬遜是沒有實時聊天工具的,都是通過郵件往來,24小時之內回復就行了。有這24個小時的時間,郵件內容隨便找個翻譯軟件翻譯一下就OK了。
誤區二:所有產品都適合出口做跨境電商?
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出口做跨境電商的,國內很多工廠都會有一種相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的產品永遠都是最好的,業界第一的存在,當然了,有自信做最好的產品,肯定是不錯的。
但是跨境電商不是國內市場,消費者觀念存在很多差異,喜好相對來說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們去簡單的分析了一下各大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發現出貨量最大的基本上都是3C,服裝等,因為這兩類產品自大的特點就是Made in China,價格有優勢,并且基本已經是標準化的產品,而且體積和重量都比較輕。而一些產品的體積又大,又重,這類產品的痛點就是運輸成本會增加很多,那你的運費就要多付出一點,如果說一件貨物的運費超過了他本來的成本價,那么這類貨物就不是你應該選擇的了,所以說新手選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成本問題。
誤區三: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做?
最大的問題就是時效的問題,在國內我們知道,有些快遞可以做到隔天達,或者上午下單,下午到的,當然最遲的也就3天左右,這種體驗還是及時的,而跨境電商就不一樣了。
雖然說現在跨境電商的物流已經在逐步提速了,但是近期來還是很難看到效果的。所以說為了提升跨境電商的物流時效,以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現在也有很多的賣家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倉庫,直接把貨配送到目標國家自己的倉庫里,這樣就可以實現快速的運輸,而像亞馬遜,平臺也一樣,有自己的平臺倉庫,像之類的。
但問題來了,海外倉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的,首先就是費用高,運作成本高等,倉庫的費用并不是所有的賣家都能負擔得起的,而海外倉通常更適合的是一些價格高、體積大、易碎的商品,用的模式發出去,也是可以降低單件的成本,但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跨境產品出去容易但回來難,最主要的是運回來的成本太高了,高過于產品本身的價值,那是不是還不如直接扔掉了呢!
備貨海外倉也要注意選品和備貨量,因為賣不出去,那就是虧損,并且讓第三公司處理,還得付處理費的。
誤區四:并且不是所有的平臺都適合你?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我們怎么選平臺的問題,不同產品對于不同國家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比如你的產品主要面向俄羅斯的,那么選擇速賣通平臺會更加合適。
像這樣的情況,新手賣家在選擇的時候,最好就是能分析這些主流平臺的用戶群體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的,然后再選擇主打的平臺,而不是所有的平臺都去玩,在團隊不強大的情況,也是很難玩出爆單的效果的。現在也有很多針對某個國家,某個區域的國家的平臺的,像來贊達主要就是東南亞平臺。
誤區五:并不是所有產品標準都適合跨境電商?
這個方面也是比較詳細的內容,如果沒有入坑的,你就不知坑有多深,我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你是一位服裝跨境的入坑,你就會發現原來服裝的碼數被投訴small的太多了,因為國內的服裝尺碼標準已經不適合老外的身子了,尤其歐美的國家的買家,如果是東南亞的買家也許還不會差得太遠的,所以你的尺碼標準是不是應該有所調整了呢!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電子產品的插頭,有分美規,歐規等,如果不注意,給老外配了一個不能用的,那么我們得到的評論就并不是很好了。
所以說,并不是所有的產品標準都適合跨境電商的,我們只有以消費者的標準為我們的產品標準才是長久的活。
來源:跨境電商達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