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年度報告中,亞馬遜指出了第三方賣家在其市場上銷售假冒商品給平臺帶來的風險。
亞馬遜:將對第三方賣家進行更嚴格的監管
亞馬遜公司( Inc.)在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10-K表格中指出,假冒產品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個問題,因為第三方賣家不像亞馬遜一樣受到限制。
表格內的引言如下:
我們可能要對賣方的欺詐或非法活動負責。
目前,有關在線服務提供商責任的法律尚未得到解決。此外,政府機構可能會要求改變這項業務的運作方式。根據我們目前的政策,當買方未收到其訂購的產品或收到的產品與賣方描述有重大差異時,我們可能無法阻止賣方以欺詐手段或是其它方式收取款項。我們也無法阻止第三方賣家在我們的網站上或通過其他渠道銷售非法、假冒、盜版或被盜商品,或是以非法或不道德的方式銷售商品,侵犯他人的專有權利,甚至以其他方式違反我們的政策。
但在我們的A2Z擔保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在一定限度內補償買家的付款,隨著我們的第三方賣家銷售的增長,這個項目的成本將會增加,并可能對我們的運營結果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如果發生上述任何情況,都可能損害我們的業務或聲譽,我們可能因賣方的非法活動而面臨民事或刑事責任。
從亞馬遜的報告中,小編注意到,亞馬遜認為影響風險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賣家比例的增加。亞馬遜提供了很好的退貨和退款政策,因此對賣家負有責任。第三方市場對亞馬遜來說,是一筆非常劃算的生意,因為他們只需要做相對較少的工作就可以獲得一部分收入;而在如今這種假貨逐漸泛濫的情況下,第三方銷售者的缺點也隨之暴露了出來。
:解決侵權訴訟已經消耗了大量費用
eBay也為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提供了便利,并在某些方面提供擔保,但它通常將問題留給賣家、買家和支付處理機構。
在Ebay今年的10-K年度業績報告中,他們強調,亞馬遜的政策對Ebay的業務構成了風險。“我們面臨著線上和線下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特別是,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的競爭規范和預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原因之一是用戶體驗的改善、更容易購買商品、更低(或沒有)運輸成本、更快的運輸時間和更優惠的退貨政策。此外,阿里巴巴、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Facebook和谷歌等一些平臺企業的規模都比我們大,或者擁有更大的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eBay多年來一直注意到他們的假貨和知識產權問題,并且非常清楚這些產品在他們的市場上流通,但對于一個日益復雜的問題,它幾乎沒有提供什么解決方案。以下是他們2019年關于知識產權問題的報告:
我們的用戶以非法方式列出或出售非法,假冒或贓物或非法服務,或以非法方式銷售商品或服務,已經導致甚至可能還會繼續導致對我們(包括我們各個實體的員工和董事)要為他們的這種非法活動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
在許多情況下,第三方,包括政府監管機構和執法官員聲稱,我們的服務幫助了某些不法分子銷售假冒商品。此外,侵犯知識產權的指控,包括但不限于仿冒品,不時會導致版權所有者面臨威脅和實際訴訟,包括Tiffany & Co.、Christian Dior登奢侈品牌所有者。
在這些和類似的訴訟中,原告除了尋求其他補救措施外,還尋求禁令救濟和損害賠償。在美國,每一次侵犯版權或的法定損害賠償最高可達15萬美元,每一次侵犯商標的法定損害賠償最高可達200萬美元,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甚至可能更高。
在過去,我們為解決某些商標和版權訴訟支付了大量費用。這些和類似的時間也可能迫使我們修改我們的業務規范,從而增加成本,降低收入,使得我們的網站和移動平臺更方便客戶,需要我們花大量資源采取額外的保護措施或終止某些服務為了對抗這些事件的發生。此外,我們也受到了媒體對非法或假冒產品上市或銷售的大量關注,這可能會損害我們的聲譽,降低我們的品牌價值,并使用戶不愿意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假冒產品正在大量流向全球各地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假冒偽劣和盜版商品占2016年全球商品貿易額的3.3%,約為5090億美元,高于2013年的2.5%。而且這些數字只是基于2016年海關扣押數據,并不包括在各國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假冒偽劣產品,或通過互聯網分銷的盜版產品。
正如了解到的那樣,假冒偽劣產品的交易量和占比正在顯著增長,為全球供應鏈敲響了警鐘。OECD在其報告中稱,假貨制造商傾向于通過復雜的路線運送侵權產品,貨物可能經過偽造文件或重新包裝,從而形成一條難以跟蹤的產品鏈。據悉,來自亞洲的假貨經常途徑巴拿馬運往美國。
此外,通過郵政或快遞發送的小包裹是假冒偽劣商品的主要流通和增長渠道。2014年至2016年,小包裹占海關緝獲量的69%,高于2011年至2013年的63%。
隨著亞馬遜規模的擴大,它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將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由于他們的公司政策,他們在這些交易中承擔了很多風險,并且可能被迫更有效地監管他們的市場,以減少未來的訴訟。如果知識產權和商標權在沒有有效監管平臺的情況下得到更有力的執行,那么為額外收入所做的權衡可能不值得提起訴訟。
(來源:美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