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期間,亞馬遜平臺上的產品均提供了吸引消費者購物的折扣價,這一天也是消費者購買智能家居產品、智能揚聲器、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等產品的“好日子”。然而,有趣的是,亞馬遜力推的前16款產品中,有15款屬于亞馬遜自營品牌產品。唯一一款非亞馬遜品牌的產品Toshiba TV還內置了lexa!
亞馬遜這樣做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最近一項大規模調查研究顯示,購買亞馬遜智能音箱(如Echo)的消費者,通常會在亞馬遜上多花29%的錢。當消費者在客廳等自在的環境中使用亞馬遜購物時,他們傾向于語音創建購物清單,甚至購買無需點擊屏幕即可下單的產品。
“Echo正在導致消費者越來越依賴亞馬遜購物”,智能語音識別初創公司API.ai首席執行官Adam Marchick表示,“這使得消費者在其他地方購買產品的比例有所下降。”
亞馬遜的一封公關郵件顯示,亞馬遜Prime Day期間推廣了16種產品,包括音樂設備 Music、智能揚聲器 Echo Spot、二代Echo 、兒童版 Echo Dot、亞馬遜Fire Stick電視棒、Echo Look攝像頭、Cloud Cam攝像頭,以及亞馬遜最新的收購的智能門鈴 Ring Video Doorbell Pro和平板電腦Fire HD tablets。此外,還有亞馬遜家居品牌:服裝品牌Essentials、亞馬遜生鮮AmazonFresh、自營品牌 Presto!與Solimo、AmazonBasics、家居用品品牌Rivet,以及Stone & Beam。
在推薦完自營品牌后,亞馬遜才會開始推薦第三方品牌,例如Sony、Adidas、New Balance、Bose、Lacoste、Levi's、Nintendo、LG、Kenmore、Nerf等。毫無疑問,亞馬遜銷售首先是為了推廣其自營產品。
對此,許多品牌和零售商認為亞馬遜偏袒自己的產品。有一段時間,消費者僅能通過Echo的Alexa語音助手購買到亞馬遜平臺上的家用品牌電池,而亞馬遜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只是個小意外。
自2015年以來,亞馬遜Prime Day已儼然成為了一場全球盛典,該盛典不僅僅只在亞馬遜網站及其APP上進行。研究顯示,去年,Prime Day也帶動了其他平臺電商的銷售,使其他零售商銷售額也上漲了30%,這對于所有電商賣家來說都是個好消息。
亞馬遜在零售和電商領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亞馬遜在美國的銷售額將達到2582.2億美元,在美國的電商領域占到49.1%的市場份額。而預計將占到6.6%的市場份額,遠遠落后于亞馬遜。
這不禁讓人認為亞馬遜可能將走向壟斷。因此,在推廣自營產品上,亞馬遜或許應該更加審慎地操作,降低品牌和零售商對該平臺推廣方式的不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