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跨境電商走私案值17億!武漢等六海關打掉13個走私團伙 58人被抓》的新聞傳遍了各大社群,然而,這個刷單被罰的案例和目前東南亞賣家找服務商刷單的情況略有不同。
援引新聞辦案民警的介紹可以得知,去年年底武漢綜保區的某跨境電商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異常,該公司貨物從深圳等沿海口岸報關入境以后運輸到武漢東湖綜保區,但在申報出區以后,又整車成批地拉回了深圳廣州等沿海地區。
走私團伙為了達到走私目的,甚至瘋狂盜用公民個人信息進行虛假刷單!
武漢緝私民警在該公司的電腦中發現了一個Excel表格,表格中存有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共計9991個,并按500個一組標記了不同的顏色。
該公司相關人員交代,他們會把這個不同顏色的身份證號碼分發給不同的工作人員,用于同時刷單,避免重復,據估算這9991個身份證號碼每年可提供的跨境電商購買額度近2.6億元。
01、跨境電商刷單處罰首案
提及跨境電商刷單處罰首案,應是2018年發生在浙江金華的一家公司。
據了解,該涉事賣家自2017年1月起,至2017年11月止,陸續在wish和網站共計刷了27092單,大約10個月的時間里刷了兩萬七千多單,平均每個月刷兩、三千單!僅2017年8月份一個月就刷了3121單。怪不得別人都能那么輕易的爆單呢!
1月27日,美國福布斯網站的一篇新聞報道稱:今年有一段時間,美國賓夕法尼亞女子哈文·麥基漢(Heaven McGeehan)接連不斷地收到從中國寄來的不值錢的小包裹,包裹內是有著一個心形配飾的黑色發箍(扎頭繩),這種發箍比較廉價,但是該包裹非其購買。她懷疑曾經購物的速賣通平臺泄露了自己的信息。
這家瘋狂刷單者是義烏市QS公司,刷過單的小伙伴知道QS公司嗎?QS公司是一家經營跨境網絡交易的公司,該公司在速賣通、wish美國站等跨境電商平臺上共開設了499家網店,并使用ERP系統管理上述網店。
2017年1月份,當事人為提升wish平臺上網店的信譽和銷量排行,提高產品銷量,采用將其他交易平臺上的真實客戶信息導出,雇傭專人利用導出的真實客戶信息在wish網站上虛假注冊,虛假下單,使用發送包裹的方式進行虛構交易。
2017年1月份開始至案發時止,當事人采用上述方式,虛構交易共計27092單,僅2017年8月一個月就采用上述方式虛構交易3121單,其中,麥基漢一個月就收到空包裹29個。
跨境電商監管負責人水元琦介紹,雖然刷單平臺遠在美國,不在國內,但也是犯了法的,當事人通過虛假注冊、虛構交易的方式,提升自己網店的商業信譽,屬于虛構交易行為,檢查時,義烏市QS公司的經理許某交代了自己的刷單經過,罰款人民幣14萬元。
這次刷單處罰已結束,跨境電商監管負責人認為跨境電商需要加強監管與刷單案件需要持續打擊,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去經營,以真實的客戶評價去對待,遏制小包形式刷單,影響到消費者生活,監管部門仍需加大對這類行為的打擊力度。
02、東南亞刷單現狀
電商刷單雖然在國內算不上什么新鮮事兒,但在電商發展還不完備的東南亞,幾乎是一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兒。
以越南為例,想要和一個越南人講明白讓他幫你在店鋪里刷個單,那簡直比登天還難。他們不能理解為什么要買一件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而且買了之后還要寄個賣家,賣家甚至還要給自己報酬。
他們甚至會想:你們是不是在做違法的事情?
所以,早幾年就開始做東南亞電商的大陸賣家,一般是通過機刷、公司的同事(東南亞人)刷、同事的親戚朋友刷這樣的路線一步一步開展起來的。最后才到了現在的各種“真人刷單”。
就價格方面,東南亞各國的標準也不太統一,但整體是在10-20元之間,和國內價格相仿,有些會提供刷排名服務、有的純屬是為了刷評價,因需求雙方的要求而定。
總體來講,當前的東南亞,除了大陸賣家,刷單還是在有限的范圍內操作,并不是那么受歡迎,至于未來,相信會和國內差不了多少。
來源:跨境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