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是外貿穩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年以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能激活雙向貿易,實現商品走出去、引進來,推動國內外經濟雙循環生態的形成。同時,作為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跨境電商以全球需求為導向,引導產業中的企業探索海外市場,培養全球競爭力。
作為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領,僅今年下半年就有多個重磅文件發布。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明確了將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擴大試點范圍。培育一批優秀企業,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10月份,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從多方面支持跨境電商高水平發展。
目前,我國已分5批設立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基本覆蓋全國,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日表示,商務部將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做好新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工作。
時任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今年7月份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談到,要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更好地發揮綜試區對跨境電商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創新破解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促進外貿業態融合、貿易產業融合,帶動各地開放型經濟發展。
盤和林認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再擴容,將加速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為穩外貿注入新動能。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缺乏產業集群,沒有產業后盾,無法通過跨境電商形成本地化優勢;熱點跨境電商試驗區則吸附大部分跨境貿易,優勢顯現,區域間發展或將存在不平衡。
在政策紅利釋放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為我國快速增長的跨境電商業務帶來多重機遇。
“在平臺方面,亞馬遜的主導地位不會改變,但是、值得重視,尤其是TikTok,今年其商業化剛開始起步,明年將是關鍵一年。”跨境創新工坊創始人林智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品牌出海是跨境電商的重要主題,它給海外市場帶來了更多機會,但同時也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林智勇預計,未來兩三年跨境電商還將持續高速增長。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經過國際國內相關方共同努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要支持企業抓住協定實施的契機,增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貿易和投資發展水平,倒逼國內產業升級。
一是鼓勵企業用好成員國降稅、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等,擴大優勢產品出口和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口。用好開放承諾和規則,加強區域內高端、綠色產業鏈和制造業項目合作,提升服務業和投資開放水平。
二是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引進區域內資金、人才,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對接力度。
三是建立自貿協定實施公共服務平臺和專家隊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培訓,提升理解和應用協定規則能力。發展通關、單證等專業化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便利。
四是繼續推動協定更多成員生效實施和協定機制化建設,共同打造地區經貿合作主平臺。助力發揮世貿組織作用,堅持自由貿易。推進其他多雙邊自貿協定談判,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