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W反饋自己的站內廣告投放情況,每天燒了100多美元,而產生的訂單卻寥寥無幾,整個銷售金額甚至平衡不了自己的廣告成本。等于是產品白送了,廣告費還得倒貼錢進去,賬號里一直是負數。
詳細詢問之下,賣家W大概的經營狀況是這樣的:雖然不算是鋪貨模式,但店鋪里產品也不少,足足有大幾十個SKU,基本上每款產品都時變體,有多個SKU,因為缺少其他的運營方法,又急于做出成績,每個產品在小批量發貨到FBA倉庫后就開始投放站內廣告,基本上是每個產品都投放了,在廣告競價方面,基本上參考系統建議價,而廣告的日預算呢,一旦預算超支,就繼續增加預算,就這么一路加下來,廣告費用越來越高,而運營的結果就是文章開頭的入不敷出。
賣家W感覺到很困惑:明明投放了廣告了,為啥還這么少的訂單呢?
對于賣家W反饋的情況,我想很多賣家應該也都有類似的遭遇。廣告費居高不下,卻沒有產出,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為了讓站內廣告的效果更好,我想提醒的第一點是,廣告要聚焦。賣家W對自己店鋪里的所有產品都投放了廣告,在這種情況下,廣告太分散,既無法突出重點,又因為分到單個產品上的廣告投入太少,而顯得微不足道。廣告沒有足夠多的曝光,既難以轉化為有效的流量,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應廣告中的Listing關鍵詞的質量得分,這就更進一步的降低了廣告的效果。
對于賣家來說,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一定要盡可能的把廣告投放在自己重點打造的產品上,可能是一個產品,甚至只是變體中的一個子體,這樣的投放策略,可以讓自己的資金和精力都聚集在一個焦點上,從而確保效果達到更優的效果。
另一方面,賣家W在廣告投放的過程中,競價的依據是“系統建議價”,這樣傻瓜式的競價策略投放起來固然簡單,但效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原因有二點:
一、極容易和其他賣家處于膠著狀態,
二、缺少了自己主觀的運營思路和投放策略的思考做基礎。
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廣告的效果滿足預期,作為賣家,我們在廣告競價上應該考慮幾個方面的要素:產品毛利潤、系統建議競價、自己的預算、以及預期的轉化率等,如果毛利潤太低,依據于系統建議競價就有可能導致長期實現不了盈利,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謹慎投放甚至不投放廣告,而如果毛利潤夠高,自己的預算也足夠,此時倒不妨適當加大廣告投入,推動廣告盡可能展示在靠前的位置,獲得更多的曝光,以便于達到快速推爆款的目的。
當然,上述的各種要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系統建議價會隨著廣告轉化率和關鍵詞質量得分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而賣家也會在運營中調整了自己的廣告預算,所以,廣告投放的核心精髓在于能夠根據實際運營的狀況對于廣告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調整。
以我自己最近推的一個產品為例,典型的超低價產品,售價只有8美金左右,因為是帶著孵化營學員一起觀摩實操,所以推廣節奏會相應的稍微有點快。
在廣告開啟時,我選擇了系統建議價,$0.75的競價,我設置了每天$20的預算,投放兩天之后,我感覺跑出來的數據(主要是曝光和點擊)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于是,我提高競價直$1.2,與此同時,我也調高了預算到$30。
在預算和競價雙雙提高的情況下,廣告的曝光量增多,點擊也同樣多起來,結果就是,預算超支了,但訂單轉化率大概有15%(點擊到訂單之間的比率,不是ACOS),所以,我進一步把預算提高到$40。
如此算下來,$40的預算大概可以支撐每天40次左右的點擊,而轉化率也基本維持在15%以上。
在站內廣告的加持下,該產品的訂單數量在逐步提升,BSR排名也在上升,本就是一個相對偏冷門的產品,很快的我把其BSR排名推到了Top 20。BSR排名上升,自然流量增長,在此情況下,我開始降低廣告的競價和預算,競價從$1.2降低到$1.0,再到$0.8,接著是$0.6, $0.5, $0.36, $0.30,競價一路走低,而預算也從$40到$30再到$20,在這個調整過程中,廣告成本得到明顯的降低,而Listing的銷量和排名卻幾乎維持不變,站穩在Top 15左右的位置。
至此,我用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把一個低價產品從新品上架一直推到排名Top 15,日出20單,實現了盈利,而每天實際產生的廣告費用也只有$10不到了。了解更多廣告不出單原因及終極優化方法?。▉碓矗嚎缇畴娚腾A商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