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電商行業久了,總會遇到有一部分賣家有著電商夢,知道電商趨勢,苦于本身不是工廠,時而會產生這樣的質疑:跨境電商個人拿貨賣家適合做嗎?也正是由于這樣的考慮,今天多少賣家都還在猶豫徘徊。
如果你是安于現狀,只是想淺嘗輒止的商家,跨境電商建議不要涉足。首先電商講究的是玩法技巧,需要一定周期沉淀,在這段時間內你可能沒收入還需要一直付出。如果你是想把跨境電商當成自己事業的商家,那建議一定要跟一波紅流,未來購物市場肯定是電商為主。
今天豆豆以東南亞電商LAZADA為例,大膽的跟大家聊一個話題:“拿貨賣家到底適不適合做Lazada?”對于個人賣家去做一個平臺首先看的是平臺,其次是產品市場結構,最后是投入風險。
一.Lazada市場現狀:相對藍海
Lazada發展史我就不介紹了,大家應該也看的多了,主要說下平臺商家狀況。Lazada針對國內招商于2019.4月份正式開放,一直以來被吐槽的就是開店通過率,極其低;很多商家不像shopee能直接對接到招商經理,被迫去買店鋪;還有一部分賣家店鋪被拒后處于停滯狀態。說到底還是平臺對商家跨境電商經驗能力很看重,但是這個點恰恰是好事,導致平臺商家數量可控競爭氛圍良好,并且在做的大多數也都是拿貨在做的商家,起點相同。
包括已有在做的商家,平臺也在逐步清理,從今年4月份開始從店群商家收到郵件被告知賬號停用到現在每天還能在一些交流群里面看到店群商家的哀嚎。所以我常告訴商家,按照國內開放招商的情況,現階段的Lazada跟08年的淘寶一樣,商家數量不多,本土商家運營能力弱,國內產品品類豐富,只要你懂平臺運營就是藍海市場。
二. 產品市場結構
這一點是很多拿貨商家都擔心的,擔心自己價格比不過工廠?擔心自己貨源沒有工廠穩定?
其實大可不必,價格貨源穩定度固然是電商優勢,但是在東南亞六國消費差異甚大的平臺,核心競爭力是:產品本身;顧名思義就是賣什么產品最重要,符合市場需求。而且不同時期市場需求隨時在變化,對于個人賣家來說靈活性會高很多,不同價格區間不同品類都能在不同工廠找到;工廠我們都知道生產的產品不多,數量不夠,開發產品周期長,品類單一。
三. 投入
Lazada平臺成本不算最低,起碼也排名第二了,平臺無年費,無保證金,按照類目傭金1%-4%。
廣告費用投入使用也是從今年5月初開始,目前主要流量還是以自然爆款流量跟平臺活動流量為主,在用的商家我也有總結過,一天預算也就在30-50之間。對比其他跨境平臺是小巫見大巫了。換句話說,把國內天貓一天5000的推廣預算拿到Lazada這個錢還花不出去。
四.業務重點
做電商不是比蠻力,花的時間多不一定做的好,但是花的時間少,肯定不會做的多好。今天國內大多數工廠重心都還在批發,c端大多數是占坑位,有單就發的模式。個人賣家做電商就是飯碗,所有的重心都是圍繞著怎么做好店鋪為主!
上面說了這么多,更多還是希望告訴大家,不管你今天是工廠還是拿貨賣家Lazada的市場在現階段絕對是藍海,核心還是在于商家做什么的產品,怎么去運營。個人賣家不見得就是沒優勢,放眼看去國內天貓現在大家說的名字的品牌店鋪有多少是自己的工廠,基本都是代加工為主。在購物模式,用戶畫像越來越清晰的今天,只有產品才能更好的取悅消費者。
(來源公眾號:速賣通大師) 關注小編更多運營干貨分享哦!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