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o本身就是一家零售商,也是一個平臺,該公司董事會主席Michael
Otto及創始人之子Werner Otto分享了他們與亞馬遜競爭的策略。
?
歷史
?
Otto起初只是一家鞋業郵購公司,但如今卻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早在1995年,他們就把整個產品目錄放到網上,盡管當時只有約25萬德國人可以上網。這是從互聯網時代初期發展至今仍存在的少數企業之一。Michael說,他們的悠久歷史是一個關鍵的不同點。
?
轉型
?
有趣的是,在過去的幾年里,許多零售商和郵購公司都在鼓吹他們的轉型計劃,其中大多數仍處于轉型的早期階段。Michael指出,Otto的許多競爭對手認為可以在兩三年內從傳統的零售模式轉變到數字模式,但很多企業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幾年的時間太短,許多企業完全接受互聯網時已經太晚了。
?
英國知名百貨公司Debenhams和House of Fraser就是兩個傳統企業轉型失敗的例子,昂貴的商業街店鋪成本讓它們很難轉型。Staples是另一個例子,雖然他們拆分了數字業務和傳統零售業務,但現在的Office
Outlet(以前的Staples零售店)已經申請接管人(破產程序之一),不過這次拆分使其在線業務獲得了生機。
?
差異化
?
Micheal表示:“亞馬遜是一家完美的百貨公司。如果人們要搜索產品,他們通常會在亞馬遜上找到。亞馬遜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不想模仿亞馬遜,因為根本沒有機會。但我們在尋求差異化,我們相信德國和歐洲的兩個平臺有很好的條件。我們更具感召力、時尚性和服務性。”
?
技術
?
Otto已經在人工智能和移動應用方面進行投資,例如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在房間里看一件新家具的模擬效果。他們還與谷歌合作開發語音助手技術——他們的規模不足以開發自己的虛擬助手,所以選擇與谷歌合作。
?
服務
?
Otto與亞馬遜競爭,真正靠的是服務。他們為客戶提供電話服務,因為消費者仍然有一些互聯網解決不了的問題。
?
Otto對賣家也有很高的門檻——他們聲稱在其平臺上不會發現不繳納增值稅的中國賣家,也不會發現廉價的仿冒品。該公司自稱是一個高標準的平臺,并且自認為是亞馬遜在歐洲的唯一替代品。
?
最后,我們經常認為亞馬遜物流是一個創新性的想法——一家零售商選擇建立自己的配送業務。實際上,Otto自1972年以來就擁有自己的快遞公司Hermes,目前為許多企業提供服務,其中包括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