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國家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將研究制定關于藥品專利、跨境電商、中醫藥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攬子規則辦法。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手段強化保護力度,持續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
正國家知識產權局等相關部門協同發力加碼知識產權保護支持政策,其中加強新領域新業態產權保護、優化協作銜接機制等正成為新一輪施策重點。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提升至第14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提升至第31位。中國是是美國之外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2018年華為等三家企業進入國際專利申請TOP10。
?
加強跨境商戶的知識產權意識
?
此外,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明確優化授權確權維權銜接程序、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辦案協作、推動簡易案件和糾紛快速處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建設,其中包括提出研究建立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電商平臺保護管理標準,推動簡易案件和糾紛快速處理。
?
此外,地方層面也頻頻推出相關新政。北京、江蘇、上海等12省市知識產權局近日共同簽署《十二省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協議書》將進一步打通相關案件線索移送通道,推動建立知識產權侵權判定的互認機制、十二省市重點商標保護互認名錄,加強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檢驗鑒定、仲裁調解等服務資源共享。
?
自2012年以來,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中國電子商戶持續遭遇美國權利人的侵權訴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電子商務海外業務以及中國電商的形象。
?
中國賣家法律意識、知識產權意識不強,中美兩國國情及其司法環境的差異,是造成侵權的主要原因。法律專業人士建議,就賣家而言,需要加深對境外知識產權法律及司法程序的了解,強化權利意識,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自己的訴權。同時,我國應積極推動建立和完善規制跨境電商行為的國際協調機制,嘗試建立司法協助和聯合執法機制,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