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影響有目共睹,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疫情之下,各類產品的銷售額都處于上升狀態。
據數據分析顯示,疫情期間,1—6月份的包裹數量猛增,增幅達到34%,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泰國的包裹量達140萬件。
包裹量猛增,代表疫情期間消費者對購物的需求直線上漲。根據調查,在這140萬件的包裹貨物中,增幅最大的是生活必需品類的包裹,預計其中大部分包裹均為口罩、消毒劑、維生素等防疫用品。
東南亞消費者逐步改變消費習慣,選擇線上購物,、Tiki等電商平臺的訂單量隨之增漲。
Tiki曾有過每分鐘3000—4000份的新訂單記錄,多類產品入庫。其中,洗手液的數量增加了9倍,口罩的數量相較之前也增加了7倍。
作為東南亞2020年第一季度訪問量最高的電商平臺,Shopee曾公布一組數據。數據顯示,越南市場的消費者每周瀏覽Shopee APP的時間增長25%,新加坡增長幅度為40%,馬來西亞則增長20%。
據悉,新加坡郵政首席執行官曾表示,疫情對新加坡人們的購物習慣帶來了不小影響,更多人傾向于線上購物,電商包裹也因此增長50%,超過去年年底高峰期的數量。
包裹數量的增長,直接影響著物流配送的時效,包裹數量越多,物流配送的時間自然會有所延長。據iPrice Group和Parcel Monitor調查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的送貨時間延長119%。同樣作為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和泰國,平均交付時間增加10%—15,印尼交付時間增加30%。
為解決這一問題,將物流快遞交付時間縮短,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均實行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準確跟蹤、減少人工接觸及建立包裹儲物柜等方式,盡可能地確保物流包裹的時效性。
據悉,面對包裹激增所帶來的壓力,各國已積極應對。截止6月底,馬來西亞的平均送貨時間已縮短一天,印尼及新加坡的物流派送時間已基本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