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Now Pay Later(先買后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消費者的經濟壓力。但英國政府表示,經審查發現,該消費模式存在潛在危險,甚至可能使消費者欠下巨額“貸款”。
據此,近日英國政府宣布將“先買后付”納入法規,加大對使用該規則賣家的監管。屆時,歐洲主流購物和支付平臺Klarna也會接受審查,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
超50%英國人使用先買后付
?
“先買后付”是一種無息分期付款的購買模式,即消費者選擇該模式后,不用立即支付全款,而是以每月支付定期金額的方式緩解經濟壓力。目前,英國有數百家零售商支持該消費模式。
?
隨著疫情爆發,不少消費者轉向在線購物,適用“先買后付”規則的產品也迅速上線。英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先買后付產品的線上交易量增加了3倍,其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7億英鎊的規模。
Credit Karma數據顯示,英國35歲以下的消費群體中,使用先買后付的占比約50%。從性別來看,男性多于女性;從地域來看,消費者多居住在經濟發達的倫敦和英國東南部。
政府加大監管力度
?
從表面來看,先買后付可以讓消費者較早的享受商品,并且拉長還款期限。但它存在著潛在的風險,甚至讓消費者負債累累!數據表明,35歲以下的英國消費者有超50%在付款結束后會感到后悔,超60%的年輕人覺得支出變多而欠下更多貸款;18-34歲的消費者有超過50%錯過了還款。
據了解,許多消費者不會將先買后付視為一種信貸模式,因此不會進行風險審查。而信貸參考機構的審查往往側重于評定零售商,而不是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在此模式下,盡管平均交易價格往往較低,但消費者需要與不同零售商簽訂多個協議,背負巨額貸款。英國財政部經濟大臣約翰?格倫(John Glen)表示:“經審查發現,該消費模式較容易產生約1000英鎊的債務,這是信貸參考機構和主流貸款方監測不到的。”
因此,政府決定將“先買后付”納入法規,通過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去監督“先買后付”賣家的行為,并允許人們在出現問題時將投訴升級為“金融申訴專員服務”,從而減輕購買風險。
根據這些計劃,零售商將受FCA規則的約束。因此賣家需要在貸款前進監管,并確保公平對待,尤其是那些脆弱或難以償還貸款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