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亞馬遜賣家看來,亞馬遜自營就是一個無賴且權威的存在,很多時候,賣家們只能默默地吃啞巴虧。
?
說到被亞馬遜自營跟賣,相信賣家們也都有所耳聞。此前,屢屢發生賣家被亞馬遜自營跟賣的事情,但問題最終大多都是以賣家“認栽”才得以解決。
?
近日,一位賣家發現,產品莫名其妙地被跟賣了,且全程絲毫沒有察覺。
據了解,這位賣家的產品已經在德國站上架了半年,但卻突然發現在英國站被跟賣了。雖然跟賣店鋪名為Amazon UK,卻并未查到亞馬遜自營的相關信息。點開詳情頁面后發現,店鋪名稱顯示為亞馬遜英國分公司,且產品的ASIN、listing與德國站的一模一樣。
?
這位賣家表示非常疑惑,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被亞馬遜官方跟賣了,還是被第三方賣家跟賣了。
?
對此,有過相同遭遇的賣家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
賣家A:一些銷量不怎么高的產品被跟賣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就連Amazon UK貨物的來源都令人懷疑。
?
賣家B:這就是亞馬遜官方店鋪,產品也是被客戶退回的貨。
?
賣家C:遇到這種事,沒辦法,想救listing的話只能降價對拼了。
?
此前,一位賣家的產品從美國站被跟賣到澳洲站,由于與產品描述截然不同收獲了清一色的差評,導致美國站直接被暫停銷售。不得不說,這位賣家的遭遇,怎一個慘字了得。
?
對賣家而言,亞馬遜自營才是最大的“對手”。成本降低、流量傾斜,僅是這兩個優點就能甩掉一票賣家,第三方賣家的銷量自然也會大幅下降。
?
面對“靠山”強大的亞馬遜自營,大部分賣家都會以失敗告終。在賣家看來,這本就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面對亞馬遜的這種行為,他們也從未停止過控訴和反抗。
?
綜合來看,目前越來越多的平臺規則和自營品牌的擴張,勢必會對第三方賣家造成不小的影響。在這種形勢下,賣家要在提高警惕的同時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和底氣去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