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其中,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率先試點的“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入選。這項制度創新成果將面向全國進行復制推廣。
?
成都的“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具體實踐。
?
在這項改革中,班列國內段運費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根據《海關進出口貨物審價辦法》,貨物運抵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后發生的運輸及相關費用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成都海關會同片區管理機構、班列運營平臺,科學解析國際鐵路運輸成本構成,推進重構運費機制、優化物流組織、完善單證格式、規范貿易術語等集成改革措施,將境內段運費從完稅價格中扣除。
?
據成都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該項改革試點自開展,商品范圍已從汽車整車擴大到進口肉類、紅酒、礦石產品,從單箱試點擴大到整列應用,線路從蒂爾堡、羅茲擴展至中歐班列全線。今年以來,截止6月底,共對1405票班列回程進口貨物實現境內運費扣減,貨值7.1億元,為企業減征稅款93萬元,通過創新班列運費分攤機制,實現降本增效。
?
同時,隨著該項改革構建透明的價格體系,中歐班列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好利用陸上運輸通道。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都中歐班列各項業務指標逆勢增長,累計開行量超8000列。
?
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以“境內段運費扣減”作為突破口,可推動運費機制的優化和重構,為中歐班列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下一步,改革將積極推動更多主體參與,推進改革逐步從“成本扣減”向“實際發生額扣減”轉變,從中歐班列向海鐵多式聯運拓展,進一步擴大改革覆蓋面,為全國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探索可復制推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