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全球航運業一片繁榮,跨境電商的發展更是帶動海運業迎來一片光明,再加上全球疫情背景,可能導致局部地區港口暫停,貨柜緊張,集裝箱船搶手等現象讓全球諸多航運公司看到了“撈金”機會。
?
23家船企“合謀漲運費”,韓國:罰!
?
近日,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KFTC)對23家合謀漲運費的船公司處以罰款。據了解,該機構認為這23家船公司在過去的15年,操控韓國至東南亞之間多條航線的運價,此行為違反了公平交易法,并對其處以962億韓元的罰款。
?
韓國此次出手處罰船公司的舉動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據悉,被處罰的這23家船公司由12家本土船司和11家外籍船司組成,包括高麗海運、森羅商船、長榮、萬海等國際知名海運公司巨頭。
?
據悉,高麗海運,長錦商船等船運公司于2003年10月就開始同時上調韓東南亞、韓中、韓日三條航線運費,密謀哄抬海運費。之后,協會和亞洲區內運價協議組織(IADA)旗下的國內外船公司也紛紛加入串通行列。
?
公正委表示,23家船公司并未在30天內向海洋水產部長官進行申報,也沒有同貨主團體就達成協議的內容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不符合《海運法》所規定的聯合行為成立要件,決定適用《公正交易法》對其予以制裁。
?
此前韓國公正委審查員曾提出,應對涉及的船司處以8000億韓元罰款的意見,但公正委表示,鑒于船運行業的特殊性,以及該事件的影響有限,決定不處罰東南亞進口航班。最終決定只罰9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12億元。
?
這是韓國反壟斷部門首次對航運公司的壟斷行為作出處罰,而這種航運聯盟傳統,目前正在面臨監管機構的細致審查。
?
對于此次處罰,長榮和萬海航運分別回應,目前尚未收到主管機關書面通知,陽明則表示待收到判決書再評估是否上訴。
?
據外媒報道,韓國航運協會(KSA)對于本次處罰表示遺憾,但也將計劃提起行政訴訟。該協會表示,航運公司在過去40年里的集體行為一直受到國土海洋部和《航運法案》的監管,并表示這項處罰可能會在行業內引發一場危機。
?
盡管在環境、疫情以及出海繁榮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海運業目前確實處于紅利時期,但是這種違反《海運法》及公平交易原則,“合謀”上漲運費的行為著實會擾亂全球航運環境,韓國相關部門出手干預,避免航運價格在航運公司的利益趨勢下瘋狂上漲,為營造可持續發展的航運環境添磚加瓦。
?
運費上漲的背后是各航運集團高額的利潤。
?
2021年全球航運利潤或超1500億美元
?
相關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全球航運業利潤將創下新的歷史紀錄,這一數字或將超過1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529億元,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還僅為254億美元,同比大漲近5倍。
?
目前來看,以馬士基、地中海航運、法國達飛和中國中遠海運為首的亞洲和歐洲僅有的10家集裝箱航運公司,控制了全球近85%的海運貨物運力。而在25年前,排名前20的公司才控制了全球約一半的產能。
?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對于全球海運巨頭馬士基集團來說,預計2021年度實際利潤將達到2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25億元,有望達到或超過其過去九年的綜合業績。中遠???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也達到675.9億元,同比飆升1651%,中集集團2021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也有87.99億元,同比增加1161%。
?
高額的利潤也同樣體現在員工的年終獎金上,據報道,長榮海運向員工發放月薪40倍的年終獎,消息一出便惹得眾多行業人士羨慕不已,更有賣家表示想轉行。
?
各大航運公司的野心也不僅僅體現在海運上,疫情期間帶來的供應鏈中斷,進一步促使了跨貨運模式合并趨勢的發展,海運巨頭也紛紛掀起并購熱潮。
?
去年12月份,地中海航運(MSC)提出收購Bolloré Logistics的非洲子公司。馬士基不僅收購了電子商務公司HUUB,歐洲B2C等,還進一步拓展航空貨運市場。
?
這種多渠道并舉,創建更為廣泛的運輸網絡,不僅能夠實現收入的多元化,還能根據客戶的需求來提供更加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航運巨頭也在不斷朝著這種趨勢進行擴張。
?
除了航運業,集裝箱制造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全球供應鏈中斷導致行業對集裝箱需求激增,貨運集裝箱制造商Singamas預計2021年的利潤可能超過1.8億美元,相比于前年同期的458萬美元,增長近40倍。
?
2021年不僅是全球電商的蓬勃發展期,更是航運業的黃金時代,供應鏈中斷造成供需不平衡,因此導致的價格上漲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
疫情、供應鏈問題等因素疊加,致運費飆升
?
自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至目前,航運成本仍保持著迅速增長的勢頭,雖然也出現過短時下跌,但總體來看,無論是集裝箱還是干散貨等的運價都處于飆升狀態。有數據顯示,僅在2021年10月份,全球海運運費就已較上一年增長超90%。
?
在所有航線中,歐美航線運費上漲最為明顯,數據顯示,歐美航線運費在2021年上半年較2019年飆升了5倍。
?
此外,東南亞航線的運費也在2021年下半年出現了驚人的上漲,2021年12月初出現暴漲,上漲超過一倍。據了解,在東南亞疫情爆發期間,40尺的集裝箱運費更是從原有的500美金最高漲到了2500美金,漲幅達到5倍,使很多承運人面臨了較大的壓力。
?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他們認為疫情的反復,使各國消費者都減少了外出購物的次數,更多人轉向在線購物,加大了各國的出口運輸量,從而增加了對集裝箱和貨船的需求。
?
而此時,持續的港口擁堵使得貨物無法或不能準時輸送、港口貨物堆積現象愈加嚴重,空箱短缺,貨物的總體運輸量和航運運力之間出現了失衡,這種供需失衡自然推動了運費的上漲。
?
另外,疫情在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同時,也造成了勞動力的短缺。由于不時地出現員工感染情況,一方面是船公司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中途停航的情況,另一方面若港口出現員工感染則會使該港口暫時關停,影響運輸進度,運力再次下降,失衡現象進一步加劇。
?
美西港口就是最好的例子,目前該港口的擁堵情況仍未得到改善,今年年初美國港口卡車運輸協會還曾表示,仍有超過10萬個空集裝箱滯留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但前往美西港口的運費卻仍處于高價位。
?
國外不少零售商相關負責人表示,若供應鏈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運費波動情況還將持續。
?
對此,賣家要做好長期且精細的打算,合理規劃各項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