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圈2大長青不衰的明星話題:一是刷單,二是跟賣,曾有人這樣評價他們:
?
刷單被抓沒有被打危險,但有經濟損失。
跟賣不但有經濟損失,還會有被打危險。
?
近期,深圳亞馬遜圈發生了流血事件,跟賣便是導火線!
?
賣家怒砸跟賣公司,還把人打到“頭破血流”
?
2022年1月末,跨境圈傳出一例重大新聞,某個亞馬遜賣家惡意跟賣別人,被人找上門來,公司被砸稀巴爛,本人也被打流血……
?
根據知情人士詳細透露,坂田某大廈一家專門做惡意跟賣的公司,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出來跟賣,白天便銷聲匿跡,被跟賣的賣家警告他多次都沒有用。
?
于是這位賣家通過公司地址查到了跟賣者的住址,堵門打人,把這位跟賣者打到頭破血流。
?
光把跟賣暴打了一頓還不算,這位賣家還把惡意跟賣者的公司給砸了。
?
由于事情鬧得太大,警察都來做調節了。
?
一提起跟賣這個話題,相信很多亞馬遜賣家就有一肚子苦水,當你辛辛苦苦把一個產品推起來后,正想好好享受爆單的喜悅,跟賣者卻在夜晚悄然而至,想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坐享別人的勞動成果,很多賣家看著跟賣竊取自己的銷量,一般會選擇直接寫一封警告信過去,但是現在警告信也只能嚇唬膽小怕事的跟賣者,眼睜睜看著狗皮膏藥般撕都撕不掉的跟賣肆無忌憚的“吸血”。
?
被跟賣的很多賣家往往又氣又惱,很多賣家表示,他們也曾想找上門去好好“理論一番”,有些礙于跟賣者離自己所在地太遠而作罷,有些則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處理跟賣事宜,還有些賣家雖然想和跟賣硬碰硬,但又害怕換來跟賣公司更嚴厲的打擊報復,讓自己更加損失慘重……
?
當坂田這位跟賣被暴打的新聞一經傳出來,大批飽受跟賣折磨的賣家便議論紛紛,小編總結賣家們的聲音發現,評論基本上劃分成了三派。
?
很多人表示這位賣家打得好,并借此強烈控訴了跟賣者的無恥行徑。
?
當然也有不少賣家覺得,跟賣者雖然可恨,打人的風氣不可助長,不然賣家雖然是受害者,也會因為打人這種行為成為理虧的人,得不償失。
?
也有不少亞馬遜賣家認為,跟賣是亞馬遜平臺的一部分,既然跟賣不可避免,亞馬遜賣家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和抗跟賣的能力,早日注冊商標,進行品牌備案,從而最大程度上縮減被跟賣的概率。
?
?
事實上,類似“跟賣后被找上門暴打”的新聞已經不止一次被曝出。
?
前兩年一位亞馬遜賣家表示,某跨境群里,某大佬突然發了十幾張“辦公室砸的稀巴爛的圖片”,被砸的公司就是跟賣的公司,據悉,這家跟賣的老板原本是大佬的朋友,大佬當初手把手教他入門亞馬遜,結果這位所謂的朋友新年剛開始就做了大佬的跟賣,然后就發生了后續事情。
?
無獨有偶,此前賣家還爆料稱,跨境電商之都深圳的公司A專門“跟賣”公司B的產品,全部照抄照搬,公司B被跟賣后,也是先和公司A進行了溝通,公司A不光沒有收手,反倒變本加厲,將對方全部的產品進行“跟賣”。
?
據悉,公司B因為被公司A跟賣,損失達百萬。于是,悲劇發生了,公司B通過各種方法找到了公司A的地址,上門打砸。
?
小編獲悉,在跟賣與被跟賣者之間的愛恨糾葛中,跟賣者辦公司被砸爛、本人被打流血還不算鬧到很嚴重的程度,早在2020年就盛傳:一位湖南籍跟賣被砍斷了手。
?
根據當時賣家在群里發的一張截圖顯示,有賣家花錢雇人把一名湖南籍跟賣的一只手砍斷了。
?
這種事情,不禁讓小編想起此前跨境圈流傳的一個段子:
?
有一個做亞馬遜的朋友,剛做不久就有一個月賺了十多萬。
你會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吧?
原來,他是亞馬遜跟賣別人,讓人上門打斷了腿,然后保險公司賠的。
?
跟賣屢禁不止,亞馬遜是罪魁禍首?
?
當段子照進現實……跟賣制度再被亞馬遜賣家抨擊:人心是經不起考驗的,金錢是經不起誘惑的,亞馬遜平臺的跟賣政策才是罪魁禍首,沒有跟賣這個漏洞百出的制度,就沒有這么多糟心事!
?
事實上,在亞馬遜的terms of service條款中,跟賣本來就是被允許的,跟賣其實是亞馬遜在讓同一品牌下的各個經銷商之間進行讓利比賽,誰的價格低誰就贏得購物車,以此來降低亞馬遜上的產品價格,來讓利于消費者,增加網站的購物黏性。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跟賣功能可以合并類似的產品頁面,讓買家在搜索產品時有更多的選擇,亞馬遜跟賣的產品都在共用一個listing,從而節約了顧客的挑選時間,提升了購物的體驗感。
?
亞馬遜這樣做本質上還是在貫徹顧客至上的原則,為了能夠讓買家得到更優質且實惠的產品,對買家有利就是對平臺有利。
?
亞馬遜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卻深深傷害了很多賣家的權益。
?
于賣家而言,跟賣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創建的產品頁面,其他賣家卻也能在這個頁面賣東西。比如:A創建了一個產品頁面,這個產品頁面是共享的,B、C、D都可以在這個頁面下賣東西,甚至B、C、D可以通過低價策略,搶到購物車。
?
但一個爆款頁面通常都是A耗費大量心血打造出來的,B、C、D的行為屬于不勞而獲,A也為他們做了嫁衣。
?
實事求是的講,有相當多的亞馬遜賣家,無論是中賣還是大賣,早年都是從跟賣開始做起的,在那個野蠻生長、遍地黃金的年代,他們跟賣品牌、跟賣仿牌,甚至有些跟賣之后直接發空包裹過去,賺一波快錢立刻閃人,可以說這些人依靠跟賣早已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
?
這種行為,對老老實實本分做生意的亞馬遜賣家造成了巨大傷害,因此對于跟賣這個制度,很多賣家往往是深惡痛絕:
?
好想搞一個萬人X書讓亞馬遜改掉無授權跟賣的爛政策。
為什么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白菜,可以讓別人隨便拱呢?不理解。
成立跟賣制度,理解你想給顧客更多選擇,但是能搶走購物車這點我實在不理解。
主人花錢做圖片打廣告做運營,只要跟賣價格低,購物車就能被搶走,我真的服氣。
……
?
在多位亞馬遜賣家看來,亞馬遜跟賣制度是非常無理的規則,助長了賣家竊取別人勞動成果的作風,還讓大批中國賣家自己打價格戰,相互威脅。斗到最后,誰都不能好好出單。尤其在眼下推新品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新品剛出幾單跟賣就跑過來了,一到凌晨兩點三點便出來改價,即使自己有心趕跟賣,但也扛不住日夜不休。
?
所以,沒有跟賣就沒有傷害。
?
在另一部分亞馬遜賣家看來,跟賣制度本身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心。
?
賣家A表示,跟賣這個制度本來是可以理解的,方便了買家選擇。亞馬遜認為的跟賣,所有跟賣的賣家都是銷售的同一ASIN,擁有同一UPC的產品,且同一UPC的產品完全是出自同一個源頭公司的,品質是無差別的。
但它純粹是被賣家們玩壞了,實際上賣家的跟賣,只要長得差不多且沒有品牌保護都可以賣,賣出去了就去阿里巴巴采購類似長相的,管你UPC是哪那個公司擁有的,只要購物車是我的,產品用望遠鏡看下,確實還蠻像的,就小包發過去了。
?
這才讓跟賣變了質。
?
多位亞馬遜賣家認可這種觀點。“沒有跟賣就沒有傷害?即使沒有了跟賣,亞馬遜賣家還能鉆其他制度的空子”,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人心邪惡,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在亞馬遜平臺上不是跟賣制度帶來了傷害,而是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跟賣制度傷害賣家,而且,賣家們之間互相降價爭斗,其實也是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說,亞馬遜也樂于見到這種場面。
?
趕不走的跟賣
?
據悉,雖然亞馬遜在保護品牌賣家的權益,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協助賣家打跟賣,但在實際情況中,大批賣家還是反饋跟賣難趕!
?
一位賣家反饋,他遇到的跟賣準備了N個賬號,趕走了這個,下一個又上來,連續幾晚起來同跟賣搶購物車,身心俱疲。據悉,某些賣家即使產品降價到被跟賣還低,卻仍然搶不贏購物車。
?
某位亞馬遜賣家產品有品牌備案,也還是被跟賣盯上了。根據這位賣家反饋,他遇到的跟賣同樣遵循著“夜間工作白天消失”的原則,發了警告信沒有回復也沒有理睬。于是嘗試后臺投訴的辦法,可能是沒有提供訂單號的原因,投訴被拒絕,耐心耗盡的賣家不想testbuy 了,也不想去前臺舉報了,已經找到了賣家的地址,打算一個人去上門約戰,簡單又直接……
?
跟賣越趕越多的情況也不少。曾經就有一位賣家稱飽受跟賣的折磨,于是找了服務商趕跟賣,結果請了服務商之后不僅沒有趕走跟賣,跟賣的數量反而越來越多,自己產品的其他子體也慢慢出現跟賣……
?
跟賣不光難趕,在打跟賣的過程中,賣家還會傷及自身。
?
“跟賣沒趕跑,自己遭了殃”,據悉,一位亞馬遜賣家趕跟賣狗的過程中,把自己的listing也給擼了,連個撤銷按鈕都沒有,他想開case 處理,亞馬遜幾個團隊卻在來回踢皮球。
類似反饋不在少數,還有一位亞馬遜賣家本來是受害者,卻被跟賣舉報,還被舉報成功了,他眼睜睜看著跟賣繼續作惡,自己要寫POA。另有賣家反饋稱,他投訴完跟賣后,不光沒有投訴成功,反而被亞馬遜警告變體濫用了。
?
“跟賣就像狗皮膏藥,黏上后就撕不下來了”,亞馬遜賣家對此話深有感觸。
?
趕走跟賣的100種方法
?
使出渾身力氣都不能趕走跟賣的亞馬遜賣家,很多會產生魚死網破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