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很早就做了lazada與蝦皮的官方海外倉,也是一路伴隨成長過來的,同時確實享受到了平臺的紅利,但是有1說1,蝦皮的官方海外倉是真不咋滴。
蝦皮一開始的官方海外倉是獨立店鋪,意思就是你原來有一個跨境店鋪,做得好好的,不能在這個店鋪上邊做海外倉,只能獨立申請新的店鋪,專門是用來做官方海外倉。想想都覺得很可笑,發自己跨境店的爆款,然后再跟自己打架,當然你也可以說有本土的優勢,還有官方的資源(無非就是讓你以極低的價格報閃購)。后來才出的一店多運。
記得當時剛開的時候,經理各種催著你報海外倉,一直拿跨境的爆款讓你堆海外倉,很多人靠這個也確實享受到一波紅利,但是后來印尼稅收政策出來后,海外倉不給做了,之前熱賣的產品不能賣了,很多囤了大幾十萬的貨甚至上百萬的貨在印尼海外倉,前臺90%的鏈接都隱藏了,賣又賣不掉,官方也沒轍,只能讓你自己想辦法,就這還得跟你收倉儲費。其實這也是蝦皮自己的問題,以那么低的價格去沖擊市場,把印尼本地的企業沖的沒辦法了(懂得都懂),當地的賣家跟政府三番兩頭的鬧,政府才出了3美金的收稅政策。
目前的蝦皮海外倉,發錯貨經常的事,發錯了貨,找官方各個負責團隊,都在踢皮球。找經理,經理說找當地客服,找當地客服,客服說找海外倉團隊,找海外倉團隊又說要找經理。瑪德,反正一句話,找不到解決的人,現在還不給你罵,罵了還要扣你店鋪的分(懂得都懂)。
發錯貨,收錯費就算了,最近連自己的海外倉都發貨延遲,很多店鋪都給計分了,簡直搞笑。
而且現在ph9,th9,RM1,都開始收操作費了,拜托,你當時可是靠這個起家的,現在覺得利潤cover不住成本了,然后把成本轉嫁給跨境賣家,如果這些商品都收操作費,那只有本土賣家能做到這個價格了,靠跨境賣家把平臺撐起來,然后又卸磨殺驢?
有個別賣家的貨值特別貴,經常發錯貨,賣一單不光虧了產品,頭程運費,還有操作費,而且操作費收的也不合理,說是對標亞馬遜,剛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要跑了。還有說報海外倉有活動,開玩笑,發得多,錯的也多,多給個幾個差評,這鏈接也就廢了,所以奉勸要做蝦皮海外倉的小伙伴們可以暫時先觀望觀望一下,如果你不care這些問題,那就歡迎入駐。隔壁的lazada雖然也諸多問題,但是比蝦皮,確實好很多。
據我了解,認識不少做蝦皮海外倉的小伙伴們開始想方設法做本土了,當然本土又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