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激增的航空貨運量,刷新了2021年世界前 20 大貨運機場排行榜。香港國際機場以502萬噸的貨運處理量,重回榜單首位。

來源: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貨物流量一直都是業界關心的指標。國際航空貨運業在2021年取得的成就,鑄造近年來的業績高峰。排名前20的航空貨運樞紐去年的吞吐量約為5480萬噸,占 2021 年全球航空貨運總量的 44%。比2020年的4770萬噸貨物量,同比增長 14.7%。與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相比增長了13.4%。
國際機場理事會(ACI)分析,航空貨運量的繁榮增長,可歸結為全球經濟向好發展,各地區對消費品和醫療物資的需求旺盛,如個人防護設備(PPE)和疫苗。
貨運機場的數據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因為一個樞紐的出口量,是另一個樞紐的進口量。但與客運統計數據不同,大多數航空貨運貨物都是單向的,所以業績數據更加真實可靠。
去年香港國際機場(HKIA)以略高于500萬噸的優勢,奪回了其長期盤踞的榜單首位寶座。對手美國孟斐斯機場,則下滑至第二位。
受2021年疫情的持續影響,航空貨運行業持續震蕩至今。但今年香港國際機場的貨運處理量,表現優于貨物處理量略低于400萬噸的上海機場。
具體而言,香港國際機場在8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中顯示,今年前8個月,香港貨物吞吐量只有28萬噸,下滑了11.1%。同期相比,孟斐斯國際機場下降10%,跌幅相對較小。
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全球供應鏈中斷等因素影響,香港國際機場今年8月的貨運量,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下降25%和20%。降幅最大的,當屬北美和歐洲兩大主要貿易地區。
香港有四個貨運站,由不同的運營商管理。負責運營國泰航空貨運站(CPCT)的國泰航空服務有限公司(CPSL)首席運營官Mark Watts表示,最近對機組人員檢疫措施有所放寬,希望進一步釋放跨境卡車運力,助力香港趕上旺季。
香港國際機場,來源:Shutterstock
Watts還表示,很難預測今年余下的時間,是否會對香港和全球航空貨運業將產生重大影響。但他仍謹慎樂觀地認為今年將有一個穩固的峰值。只不過全球經濟刮起逆風,讓今年的峰值難以像往年那樣深度持續。
受各地區疫情管控政策、俄烏沖突等因素對供應鏈的影響,全球排名前20的國際貨運機場,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震感。
新加坡樟宜機場,主要面向中國內陸和香港、澳大利亞、美國和日本的航班。它今年第二季度的吞吐量為46.9萬噸,同比下降1.4%。
德國貨運樞紐萊比錫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貨運量僅增長0.2%,達767560噸。相比之下,它今年第一季度7.3%的增速,發展有所放緩。
作為榜單中2021年貨運量增幅最大的東京成田機場,今年前8個月的交易量同比下降3.6%。
根據ACI的統計數據,從2021年至2019年年間的整體銷量增幅層面分析,芝加哥、安克雷奇、臺北、洛杉磯和東京的增幅最高,奧黑爾和成田的增幅分別為44.3%和25.7%。
光看航空貨運量,北美地區依次為孟斐斯、安克雷奇、路易斯維爾、洛杉磯和邁阿密。在中國,繼香港國際機場之后,依次為上海、廣州和深圳。亞洲其他地區的順序是仁川、臺北、東京和新加坡。
法蘭克福機場仍然歐洲地區航空貨運樞紐的龍頭,其次是巴黎戴高樂機場、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和德國萊比錫。在歐洲,法蘭克福機場今年上半年的貨運量同比下降11.5%,約100萬噸。

機場管理局表示,2021年結束后,俄烏戰爭實行的區域封鎖,以及中國對境內出入的嚴加管制,導致航空貨運量減少。
面對復雜發展現狀,歐洲第一大貨運機場——法蘭克福航空機場仍保持樂觀態度,它旗下的漢莎貨運,將繼續投資其貨機機隊,到2023年上半年將增加四架空客A321改裝貨機。由于該航空公司去年營收38億歐元,創下了最高營收記錄。依靠強大的資本,漢莎貨運在今年5月訂購了三架B777F和七架采納新技術B777-8F,并延長了兩架 B777F的租約。
這只能意味著法蘭克福在今年的客流量會增加,因為7月份,一些客運航空公司和貨運航班被取消。
此外,法蘭克福將在貨運城南區增加一個28000平方米的航空貨運倉庫,并將于2023年年中開始建設,供DHL全球貨運公司使用。
在法蘭克福機場謀劃如何加固自身實力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機場,在今年上半年卻面臨著艱難處境。
史基浦機場其貨機占總容量的65%,其余為客機腹艙。它今年上半年的貨運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8%。具體來看,入境貨運量下降了17.5%,而出境貨運量下降了9.7%。

亞洲、北美、拉丁美洲、中東、歐洲和非洲的出境和入境交通記錄顯示,各地區到荷蘭樞紐的航程紛紛下降。而該機場將結果的歸結為全球航空貨運量的低迷。
今年9月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全球貨物網絡研討會(OAG)提及,仍要提防“運力緊張”的情況,運力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必須在貨運和客機運營商之間分配。
史基浦管理層將更多地關注貨運業務的可持續性和數字化,通過其提供一系列數字解決方案的智能貨運維護項目創建一個無縫流程。
OAG網絡研討會關注的一個主題,是客運航班網絡的回歸。全球經濟壓力影響消費者支出,大量的空座位出現在經濟艙。這可能是對航空業面臨挑戰的暫時反應。此外,有相關人士稱,乘客隨身攜帶的行李減少了,部分原因是怕因機場安檢出現延誤,行李箱會在運輸過程中丟失。但如果航空貨運需求沒有大幅下降,而旅客的行李在減少,這將會增加航空貨艙的運力前景。
很難預測2022年貨運機場排行榜前20名的結果。但不出意外,上游鰲頭的排布不會出現大幅變化。而下游競爭激烈,中下段的排名將不停迭代。
目前,所有主要貨運樞紐面臨的不利因素是,航空燃油價格上漲、通貨膨脹、俄烏沖突持續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阻滯。
但那些擁有完整客運網絡和貨機服務的樞紐機場將繼續繁榮發展。今年9月,總部位于新加坡的機場地面處理部門SATS提議,以25億美元收購全球競爭對手WFS,該交易將于明年3月完成。
WFS將成為SATS的全資子公司,并成為全球航空服務的領導者,在20多個國家擁有200多個站點,占全球航空貨運量的50%以上。但在這筆大型收購發生前,機場人員不得不應對疫情之下的勞動力短缺導致的人工裝載機艙貨物的難題。
面對SATS和WFS的強強聯合,其他航空公司和機場還在觀網這個新巨頭,但此舉將給行業如何塑造更有效的流程帶來啟示。
全球大型航空樞紐還必須為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需求增長做好準備,這只是綠色航空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機場未來面臨的另一個挑戰。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貨運主管布倫丹·沙利文強調,跨境電商正在蓬勃發展,各地區對疫情的限制正在放松。如果中國和印度的航空行業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水平,并逐步復蘇,那么航空貨運量將會上升。
為了迎接發展態勢,航空貨運樞紐可以投資于新的基礎設施,應用新技術,培訓員工,有節制地擴張航空公司的航程和飛行網絡。
?????
⊙消息來源:《Top 20 Cargo Airports: Leading hubs bounce back after Covid hit》aircarg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