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海外消費者來說,賣家的品牌實際上是一個外來的、完全陌生的品牌,人們不免會存在一些疑慮和懷疑。想要打消消費者疑慮,使消費者能夠快速接受賣家的產品和品牌,本土化營銷就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但不少賣家在進行本土化營銷后,卻發現效果并不理想,當地人好像并不買賬,這又是因為什么呢?本土化營銷最核心的一點就在于用心,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如果賣家沒有做到位,就會讓人感覺很敷衍,營銷效果自然達不到預期。
技術信息
時區差異:不同的國家處于不同的時區,在時間的認知上就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賣家沒有注意到時區的差異,在不合宜的時候展開促銷活動,那么參加活動的就一定是少數。
貨幣匯率差異:不同的國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貨幣,網站首頁、產品詳情頁中的價格都必須標注的是目標市場的貨幣單位,避免讓消費者自己去換算,或者等到結算頁才告知消費者,這容易引起消費者的不滿。
翻譯質量
提供目標市場語言的網站,是賣家開拓當地市場的基本要求。但這里要注意的是,不是僅僅翻譯成目標市場語言就可以,賣家還要注意當地的用語習慣、語調、特殊的術語、書寫習慣等。只有將這些都做到位了,才不會讓當地消費者一進入網站就感覺不適。
圖片
圖片方面,賣家也要提前了解當地的審美偏好和文化禁忌,然后再進行選擇。溫馨小貼士:賣家可以考慮采用符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圖片,這樣能夠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SEO
付費流量逐漸上升,賣家要想降低推廣成本,SEO就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引流渠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在關鍵詞的使用上是存在差異的,賣家需要尋找到當地使用率最高的關鍵詞,然后再開展SEO工作,否則就是事倍功半。
文化差異
國家歷史不同,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所形成的國家文化自然也存在較大差異。賣家在營銷時,需要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問題,多關注目標國家的節日習俗,喜好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