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來幾個詢盤,不是跟丟、就是談崩,相信這是很多外貿業務員的痛點。
很多人認為是客戶太刁鉆、產品質量太次、公司/老板管理不行、這個行業不行等,其實這都是在為自己的認知不足、能力匱乏尋找借口,自我安慰。
遇到問題,更多地應該在自身找問題,而不是把一切歸咎于外在因素,試想一下,為何同事、競爭對手做的很好,自己卻做的這么差?難道每次都是人家運氣好嗎?
認真看完這篇文章,調整一下詢盤回復邏輯,說不定就能多拿下一些訂單,多賺一些錢。
圖片來源:Mike外貿說
類似這樣的詢盤極為普遍,有的甚至沒有任何采購相關內容,上來就說一句“請發給我產品目錄/價目表”。
有些外貿業務員選擇不報價/不發產品目錄,而是直接問客戶這次采購的具體規格需求,有些外貿業務員則直接發送catalogue,然后就一直等客戶回復,一次一次地等著客戶“擠牙膏”。這其實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反客為主,主動“擠牙膏”,只會回復不會發問的外貿業務員,不是好外貿業務員。客戶/買手通常會針對一個項目對接 N?個供應商,而他選擇回復的往往是既讓他感覺溝通表現專業,又讓他感覺溝通起來輕松、便捷的那些。Mike 通常是這么做的:第一封郵件,發送歷史酒店項目產品(包括設計、規格、價格等)作為參考,并列舉一些項目(即便不是同一個國家也可以),目的是讓客戶感受到我們很專業、很有經驗,而不是簡單地發送常規產品目錄或價目表。
二、第二封郵件,主動詢問客戶具體應用場景(判斷需求屬性),比如什么等級、類型的酒店,有多少單人間、雙人間需要配置,有沒有產品傾向,然后基于客戶的產品傾向與產品應用場景,針對性提供建設性方案,針對性提供產品及其報價。
三、在適當時刻主動提出樣品單,進一步推進合作進度。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你的同事或競爭對手還在被動等待擠牙膏的時候,你已經快速推進談判,甚至快速接近談判尾聲,締結成交。
延伸閱讀:
我靠這個方法,拿下很多外貿大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