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我們自己的數據,再看了看大家的情況,感覺都不盡如意呀,今年西伯利亞的寒氣都已經傳遞到東南亞了嗎?
下午看到傳聞說棒谷要申請破產,后來被官方辟謠,疫情下如此大賣都難逃業績下降,裁員的宿命,何況我們這種小賣家呢。
在小紅書看了很多棒谷的傳聞,我大致認為主要是棒谷之前是鋪貨大賣,其實在當前的跨境環境下,要聚焦一下自己的業務了,純鋪貨型的賣家凈利潤比較差,容易受資金鏈的影響。在行情好的時候,業績增長比較快還可以掩蓋很多問題,行情不好的時候,業績一下滑,庫存不能及時清掉,對資金鏈考驗就非常大。
晚上看新聞說,Shopee決定將關閉其在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當地業務,并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又一重磅炸彈。目前Shopee在非東南亞市場做得好的只有臺灣,巴西和波蘭了,同時也宣告著Shopee全球化暫時性失利。接下來又要跟Lazada在東南亞開始肉博了,今年Lazada又獲得了阿里的不少資金,Shopee第一的寶座不知道還坐不坐得穩。
最近Tiktok在收緊本土發貨時效了,剛開始發貨有15天的時效,最近調整到7天了,那虛擬倉玩法又不行了,不過Tiktok Shop現在成長的非常快,今年仍然是跨境電商領域最大的一個機會。
前段時間有跟馬來一家本土公司談合作,一起去把他們線下的業績運作到線上,調研了一下線上的競爭對手,競爭那是相當激烈,不了解真不知道,本來該類目在需要大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仍然把價格打得非常的低,可見本土也是非常的內卷,做還是能做,不過就是前期要虧損的多一點。
接下來,打算試一下獨立站了,今年東南亞的業務全切入本土之后,還是遇到了比較大的問題,增長是有,但有點慢,除非要放棄大部分的利潤去換增長,這又有點違背我們的初衷,還是繼續深度優化產品,跟競爭對手錯位競爭好了,當前這個環境還是要維持多一點的現金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