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被取消的 Offer 職位大都是位于新加坡的 Shopee 算法工程師,不少入職者辭去工作、準備簽證、訂機票、即將或剛剛漂洋過海來到工作地,卻被臨時通知崗位取消了。
對此,Shopee 方面在回應界面新聞時稱:“由于 Shopee 部分技術團隊的招聘方案調整,一些技術相關崗位被關閉。我們正與相關人員持續溝通,會盡最大努力和支持幫助其妥善過渡。”
有媒體報道稱,作為補償,Shopee 表示會支付一個月工資以及可能的機票、酒店等費用報銷。
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臨時事件,但和 Shopee 從燒錢搶市場轉向謀求盈利的戰略結合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必然事件。
收入增長遭遇瓶頸
就在本月中旬,Shopee 母公司 Sea 剛剛發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財報期內,Sea 的整體營收為 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毛利潤 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1%;凈虧損 9.312 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 4.337 億美元。
其中,電商平臺 Shopee 的營收為 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51.4%;Garena 營收 9 億美元,同比下降 12.1%;數字金融業務營收 2.7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4.4%。

雖然整體營收 29 億美元,同比增長 29%,但這已經是 Sea 2017 年上市以來錄得的最低增長,而且環比增長為 0%。
另外,有“現金奶牛”之稱的 Ganera 部門營收竟然出現了負增長,而且高達 12.1%。
這些變化讓 Sea 不得不開始重視對現金流的把控。而控制支出最好的辦法除了減少營銷活動預算,就是減少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高企
6 月份,我們通過 Linkedin 上的 Shopee 主頁發現,在職的員工數量為 48093,在過去六個月增長了 16%。

而今,兩個月過去,這一數字已經增長至 53162,較兩個月之前增長了 5069 名。
員工人數的增加勢必會造成虧損額的增長,這個從 Sea 的財報中就可發現。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用于“一般及行政開支”和“研發費用”的支出同比去年同比增長了 95.5% 和 115%。金額分別為 4.76 億美元和 3.709 億美元。
而“一般及行政開支”和“研發費用”中很大一部分支出都是人力成本。
一季度財報出爐后不久,Sea 就在全球范圍內開始裁員,主要是東南亞市場的外賣和物流業務以及拉美、歐洲市場的跨境業務團隊。
而今,二季度財報出來不到半月,取消 Offer 的事件再次上演,這不得不令人覺得奇怪。
而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越發艱難、Sea 股價持續低迷、東南亞電商行業競爭白熱化,為了追求盈利進而重拾投資者信心的 Sea,一定還會繼續祭出大招。
下一個會是什么
今年以來,為了減少虧損,盡快實現集團既定的盈利目標,Shopee 采取了收縮市場規模、提高傭金比例、關停不盈利或看不到盈利希望的部門、裁減人員等一系列措施。
數據顯示,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東南亞和臺灣地區,2022 年第二季度在分配總部共同費用(“總部成本”)之前每筆訂單的調整后 EBITDA 損失低于 1 美分,同比改善 95%。
在巴西,此類損失也繼續同比改善 35% 以上,到 2022 年第二季度為 1.42 美元。
眼看東南亞和臺灣地區盈利在望,但為了保住現金流,Shopee 一定會繼續今年以來的改革措施。
那么,到底是在目前的基礎上繼續調傭還是縮減員工開支,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而針對此次的取消 Offer 事件,自然會對以后的招聘以及公司美譽度產生影響,但在資本寒冬之際,為了活下去,它又能如何選擇呢?
只希望 Shopee 能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給予他們應有的補償,受影響的人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