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品的文章陸續寫了有10多篇了,但是發現還是有部分朋友會通過私信咨詢如何做亞馬遜的選品,我在之前的文章“亞馬遜選品10步走之第五步:如何做產品差異化”里有介紹過3種做產品差異化的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找出來看看。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發現設計師們設計新產品的視角其實就是我們做電商的選品視角,所以想通過本篇文章和設計師們的產品案例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做選品。
1.為什么說設計師視角就是賣家朋友們的選品視角?
在解答為什么設計師視角就是我們要參考的選品視角之前,我們先看二個故事:
A: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曾經說過:“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他們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
B:喬布斯也說過類似的話:有些人說:“消費者想要什么就給他們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責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們將來想要什么。消費者無法預測他們沒見過的產品。對于有些事情,市場調查是無能為力的,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
講這兩個故事的原因除了說明我們選品的最終目的是選一個有差異化并且能給消費者驚喜的產品之外,同時引出本篇文章想聊的二位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和“深澤直人”因為他們的部分設計思維跟這兩個故事里的內核是一致的。
先說一下原研哉,他就是那個把小米的logo由方形變成圓角并收了小米200萬設計費的人。
再說一下深澤直人,因為他的“潛意識設計”本質是馬斯洛理論,所以影響了很多做互聯網產品的人,因此在互聯網圈 手機圈都很有影響力,也是羅永浩特別推崇的設計師。本篇的主要思念和產品案例都來源于深澤直人。參考書籍是二本豆瓣上的高分書,當然也不建議大家去讀這些書,雖然評分很高,但這些書對選品而言,對你有幫助的可能就一個章節,書中有很多涉及文化,哲學的內容讀了也不一定懂。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2.介紹完了二位寶藏設計師,我們再講一下當前的設計趨勢吧!
洛可可風格:工業革命前的設計風格,此時的產品設計主要為富人和貴族服務,精美奢華,一個產品有各種龐雜的點綴。
包豪斯設計理念:強調為普羅大眾服務,產品可以量產,此時開始的設計就拋棄了各種繁冗復雜的裝飾 雕花等元素,一切以實用至上。Less is more,更加考慮在使用功能上的需求。
重點:因為包豪斯設計理念的普及,導致現在的產品設計越來越趨同,產品設計的空間越來越小。因為包豪斯設計理念主要強調產品可以大規模低成本的生產,同時要易用且品質穩定。
3.設計師和設計趨勢鋪墊完,接下來我們核心聊一下二位設計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原研哉的re-design: 回到原點,重新審視我們周圍的設計,將已知的事情陌生化,換種思維或想法,讓產品和設計服務于人們新的生活品質。
設計師們說的話總是文縐縐的不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設計出來的產品要讓人們生活的更舒服更便利。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理念都有了很多變化,所以一些老產品可以按照新的技術或理念重新做一遍。比如:手機隨著觸摸屏技術出來了之后,按鍵的交互方式都換成了觸摸的形式,隨之手機的設計方式也變了。再比如:隨著環保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前無休止的消耗塑料袋與膠帶的模式,肯定要被卯榫結構的綠色包裝方式所取代。
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你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的明確需求,但當看到具體的產品設計后會覺得“對對對,我想找的就是這個!”。它強調二點:
1.根據天然存在的用戶需求來做設計,但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被用戶忽視的的潛在需求,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
2.物品之間的關聯性,并把注意力更多放在產品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上。去挖掘那些本應該天然關聯的事物,讓它們更好地為生活服務,也就是要考慮用戶的需求閉環。
這里補充一個心理學知識:無意識:是指人對自身或外在環境變化無覺知的現象。
佛洛依德曾將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和潛意識。
意識:是指那些能為人所意識到、并能明確講出的需求與感知。
潛意識:則是不能為人所完全認知到的部分。
我還是打個比方講一下啥叫無意識設計吧,比如你家里有一個在超市里買的5塊錢的普通鞋刷,刷鞋子的鞋底 鞋幫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鞋面是真皮的你可能就比較心疼了。然后鞋刷的設計,刷鞋里又特別不順手,由于沒有見到更好的鞋刷,所以你只能將就著用。而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要考慮到用戶的這些將就設計出一個更好的鞋刷,讓用戶可以順手方便的刷鞋底 鞋面與內里。
4.為什么再設計和潛意識設計當前這么流行?
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之所以這么讓人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它符合了消費者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它與消費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這種共鳴就源于消費者的潛意識。而潛意識下代表著的就是人潛在的需求和習慣,只有深入挖掘到人的這部分隱形需求,設計出的產品才能深入人心。
同時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在互聯網圈和手機圈的產品經理中間特別流行就是因為無意識設計的理念,跟產品經理們心中的圖騰“史蒂夫.喬布期”所說的“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的理念是一致的。
最近幾年有一本流行的商業暢銷書叫《增長黑客》,它里面提到的設計產品要有用戶的“啊哈時刻-- Aha moment” 有人把它翻譯成「爽點」,表達的意思是你會突然對之前不明朗的某個局面產生深入的認識。無意識設計的理念就是我們理解產品的“啊哈時刻”,讓消費者感嘆原來這個產品還有這個小心思!
重點:人們對深澤直人“無意識設計”的批評與認可!
批評:當然也有人批評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說他的設計理念只是對產品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微調。
認可:但大部分人對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是認可的,原因是產品差異化根據“度”的不同分為迭代創新與顛覆創新,而顛覆創新的機會很少,大部分行業的產品都是優化與迭代型的創新,所以在具體的行業現狀下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依舊是特別有效的產品設計理念。
5.現在人們用哪些方法把聽上去虛幻的“無意識設計”變成可能可執行的產品設計方案:
主要是三個方法:
1. 拆分用戶產品的使用場景,收集與羅列用戶可能需要的功能。
2. 還原用戶的行為流,看哪些需求之間有強關聯的關系。
3. 同理心的換位思考,把自己帶入到用戶的使用場景中,看自己的產品使用有哪些將就與湊合。
由于在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產品能被直接感知到的需求都被發掘的差不多了,所以現在的設計師或產品經理們主要通過拆分用戶使用場景的方法來發掘新的產品需求。在些我要糾成一個概念,大家經常說的“挖掘用戶需求“這個說法是錯的,用戶的需求不是挖掘不出來的,而是通過還原用戶的產品的使用場景,還原出來的。
比如:你看到戶外工具類產品都是“瑞士軍刀“類的設計方案,思路是把盡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到一個產品上。至于集成哪些功能就要看用戶的使用環境了,因為一旦用戶面對的環境變了,對產品的需求也就變了。此時產品的定位,功能取舍,就是產品經理們在做競品分析的時候需要特別留意的了。
現在有很多大公司,比如海爾,他們的產品設計與需求挖掘都是招一些志愿者用戶,通過分析他們的產品使用視頻,去找用戶潛意識里的遲疑點,來對產品做功能與設計升級。
6.部分潛意識設計的產品賞析和知名設計獎項的網站推薦。
對潛意識設計的理解需要多看產品案例,所以我截圖出來,大家可以只接在網上搜索。然后像紅點獎獲獎作品這些我就不講了,推薦大家可以看看”good design”里的獲獎作品,多看這些案例對我們的選品思維提升都是幫助。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