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培訓機構賺錢
再讓供貨商賺錢
接著讓第三方軟件,服務賺錢,
再讓亞馬遜賺錢,
逼不得已好的讓海外倉賺錢,
最好:賠完出場!
這也許是很多中小賣家的成長寫照!
作為一個亞馬遜賣家,前有同行互相傾軋,后有平臺窮追猛打。已經內外交困非常難受了。結果外圍還有一大群做第三方服務的服務商不停的鼓吹這個行業有多好,多賺錢,很多賣家覺得自己眼里的亞馬遜和服務商朋友圈的亞馬遜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亞馬遜。幾重刺激之下,賣家心里難免受不了,導致戾氣比較深重。
于是乎,很多人開始埋怨平臺割韭菜,埋怨服務商割韭菜,埋怨物流割韭菜,埋怨各種XX割韭菜。之前這種現象是沒有的,也是今年才開始慢慢出現。
其實歸根到底,跨境電商目前還處在粗放型發展的階段,真正的優秀產品,有實力的國內品牌,精英人才還沒有進來。在精細化運營上還有非常多提升空間。而且,就目前從業人員大多數草根為主,管理極度粗放的跨境電商行業現狀來說,無論是從產品供應鏈端,品牌流量端,技術,數據和精細化管理端,人才和管理端都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那么以后跨境電商亞馬遜這個圈子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國內的淘寶天貓的電商業態,大致就是亞馬遜三五年后的樣子。亞馬遜變的越來越像一個正常的生意該有的樣子。平臺紅利進一步消失,流量成本進一步上升,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等等。運營方式也會從之前刷單黑科技為導向的簡單粗暴式運營,慢慢向正規化,精細化運營靠攏。供應鏈為王和資本為王的時代會慢慢到來。
再往后發展的話,作為草根創業者,拿著幾千塊的啟動資金就可以白手起家悶聲發大財的造福神話從此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都是那些產品優質且資本雄厚的國內品牌商和傳統貿易大型工廠們的轉型神話,未來是他們的天下,而再也不是屌絲們的狂歡了。
(來源:周叔說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