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充滿活力,未來發展無限,雙11更是創下新記錄,迎來無數國際品牌眼中的“香餑餑”。
今天我們針對東南亞地區進行一番電商分析。
丨首先東南亞各國家的基本概覽
東南亞地區人口超過6億,要趕上中國人口總數的1/2,在消費力度這方面完全不用擔心。
印度和印尼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人口國家,擁有絕對的人口優勢,人口自然基數大,商業體量自然也不會小。其次是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雖然越南人口眾多,但經濟發展稍微弱點,人口方面的機會對新加坡地區有一定的局限性。
電商占總零售百分比中,各國的數值普遍偏低,但同時說明東南亞各國的電商潛力巨大,具有無限的開發可能;印度、印尼和新加坡的數值偏高,該國的在線購買力屬于較高者。
丨各國的電商潛力
從人口角度來說,印度和印尼以絕對的優勢領跑東南亞,位列第一、二。其中印度電商預計從2017年的$18,026(百萬)增長到2021年的$18,206(百萬),保持21.6%的高增長率,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市場機遇。
對于國家發展來說,國家的人口越多,綜合方面就越復雜,商業格局就越難操控;但對于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這樣體量不是很大的國家來說,電商體量適中,對跨境電商和外國友商友好,比較好進入,可以作為跨境電商的先行試點地區;新加坡經濟發達,居民購買力度強,而泰國和馬來,一個具有人口優勢,一個具有經濟優勢。
越南雖然綜合經濟能力較差,但它是東南亞各國中GDP增長最快的,國家的發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同時也是勞動力最低廉的國家,更是繼新加坡之后,成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外商投資目的地。
丨東南亞電商在線消費力度
1、人均年度在線消費
新加坡消費者以1022美元的人均消費額領跑東南亞各國,其次是印度、印尼和泰國,他們相比新加坡有所差距。
2、東南亞消費者對中國的接受度
東南亞各國對中國產品的接受度,分為三個等級。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為華人較集中的地方,對中國產品的接受度較高,印尼和泰國對中國產品的接受度一般,印度更偏向于國產品牌。
由于歷史的原因,越南對中國產品的接受度較差,但在電子產品方面,對中國的接受度還是蠻大的,得益于OPPO、華為、XiaoMi對東南亞市場的強勢進入,東南亞消費者與中國電子產品正在進行不斷親密的接受度關系。
丨電商的增長率
由于阿里和騰訊等國際巨頭的涌入,東南亞市場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瓜分等。新加坡、越南和印度都將繼續保持超過20%的速度增長率。
丨總結:相比中國和美國等較成熟的電商市場,東南亞的網上零售滲透率僅有3%。且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年輕消費群體占比較高和移動設備劇增等,為東南亞跨境電商市場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