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azada,由阿里控股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外國員工對于每天需要提交健康報告的要求感到憤怒,認為侵犯了他們的隱私。這凸顯了與中外管理文化的沖突。
據五名了解此事的人士說,自二月以來,總部位于新加坡的Lazada要求所有員工每周7天都要匯報其健康狀況和最近活動軌跡。
他們說,盡管Lazada聲稱提交健康報告是非強制性的,但員工即使在周末也會收到人力資源部門頻繁的電話通知。
另外,Lazada還要求新加坡員工在工作中戴口罩,并且敦促員工不要參加宗教聚會,這令他們難以接受。
在中國采取嚴格的防范措施來遏制病毒擴散并不罕見。但在包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很多Lazada員工表示不能理解,將其視為對隱私的巨大侵犯。 沖突也從側面表明,阿里巴巴電商的復制路徑在國外有時也會失靈 “公司如何使用每天收集的信息?一名員工說,沒人能解釋。他對Lazada可能將信息傳遞給政府表示擔憂。 Lazada集團首席戰略官Magnus Ekbom在給路透社的聲明中否認了員工對這些措施感到不滿。 聲明說:“在保護我們的團隊和周圍社區方面,Lazada應該作為典范。我們的做法符合我們所在國家/地區政府的建議。” 我們都知道Lazada是阿里巴巴從2016年開始相繼投資30億美元而獲得90%股權的公司。消息人士稱,從那時開始,Lazada士氣迅速下降。 市場研究人員稱,Lazada在阿里巴巴首次投資時是東南亞地區頂級的電商公司,目前已經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落后于競爭對手。 新加坡科技投資公司Momentum Works的創始人李江干表示:“一些阿里巴巴高管被派往Lazada是很自然的事情,那就是推動Lazada的發展,因為這在中國已經被證明是正確的。” 他說:“許多人往往對市場沒有足夠的尊重,也沒有足夠的耐心來深入了解市場。”他補充說,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戰略還處于初期,不過這家科技巨頭可能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文化沖突遠遠不止如此。 消息人士稱,來自中國的Lazada高管很少考慮東南亞分散市場中的本地化特征或敏感性。 這會使他們制定一些失敗的策略,包括暫時停止在某些市場上免費送貨,這使得賣家前往其他平臺;并試圖促進批發或囤貨(紙巾等)。 他們補充說,這些錯誤已經嚴重挫傷了Lazada的士氣,主要表現在業務數據上。 阿里巴巴沒有透露Lazada的財務業績或披露市場份額,但市場研究人員表示,Lazada現在落后于新加坡的Shopee,后者由阿里巴巴主要競爭對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支持。 根據研究公司iPrice的數據,Shopee是截至2019年底該地區下載量最大的電商應用程序,也是該地區使用最多的應用程序,Lazada只能排名第二。 iPrice表示,Shopee的網站也比Lazada的更具吸引力。 分析師補充說,在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印度尼西亞,Lazada落后于Shopee和本地市場的Tokopedia。 Lazada對市場份額評估提出異議。Ekbom在聲明中說:“ Lazada擁有東南亞最大的活躍消費群,并將繼續獲得市場份額。” 根據三位消息人士透露,來自中國的高管通常不會待很長時間。 知情人士說,前Lazada負責人在一月份悄悄離開,回到阿里巴巴的杭州總部; 其他人包括Lazada產品團隊負責人Jin Luyao,在不到18個月的時間里他也于1月份返回杭州; 而越南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Max Zhang在胡志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后于2019年中返回; 盡管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露西·彭(Lucy Peng)仍擔任執行ZX,但已于2018年辭去了Lazada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阿里巴巴資深人士Jessica Liu已經取代了Jing。與她一起參加會議的人說她很聰明,懂電子商務,但是她的英語有限。他們說,這增加了人們對阿里巴巴不了解東南亞的擔憂,在東南亞的國際業務中,英語是占主導地位的語言。 一位消息人士說:“杭州(阿里巴巴總部)現在很多人都把Lazada視為國際化上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