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趁著春節假期,看了好幾本書。書中的內容結合這幾年自己的創業經歷,感受特別深,舉個例子:
? ? ? ?林副主席在《論戰術思想與戰斗作風》中,提到:怎么下決心?是打還是不打?解決這個問題基本方法,是細心+冷靜的研究情況,不可粗枝大葉,不可冒冒失失…更不應該受或左或右的未經充分思考的旁人意見所波動。
? ? ? ? 放到Shopee上面來講,當一個新店鋪開起來后,就要分析同行的競爭對手,我認為第一步判斷要不要進入戰場,主要做足這幾個調研就夠了:
1、一個一級類目里面,有多少個大賣家?有多少家Mall店?
2、每個大賣的店鋪平均SKU數量,爆品率占比,平均每個月的銷量是多少?銷售額是多少?利潤又是多少?
3、如果我們打下大賣店鋪平均份額的十分之一,營收是多少?利潤是多少?
這幾個關鍵問題,是所有賣家的第一步,一定是要能夠清楚了解的。
一、《孫子兵法》:以多勝少是兵法第一原則,放到商業中同樣適用。
1、整個孫子兵法看完,只要記得這一句話就夠了:“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大概意思是講:
? ? ? “十則圍之”,如果你要打包圍戰,必須十倍于敵人的兵力。因為你要四面包圍,圍得太薄還不行,對方一突圍就跑掉了。所以在外面還要再圍第二圈,第二圈的半徑更大了,需要的人也就更多了。所以你隨便一算,就需要十倍的兵力才夠。
? ? ? “五則攻之”,如果要打進攻戰的話,需要五倍的兵力,因為防御容易,進攻難。這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比如斯巴達三百勇士在溫泉關迎戰波斯十幾萬大軍,殺了兩萬人。
? ? ? “倍則分之”,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兵力是敵人的兩倍。兩倍我打他總沒問題吧?孫子認為最好我們把對方分割成兩段,一段一段地吃。因為把對方分割成兩段之后,我就是用四倍的兵力去打進攻戰了。
? ? ? “敵則能戰之”,雙方的兵力差不多,撞上了我也可以一戰,不輸給他。但是如果我提前來安排籌劃怎么打,我一定不會用相等的兵力去跟他打,我要研究怎么形成優勢兵力,再跟他打。
? ? ?“少則能逃之”,如果我們兵力比他少,趕緊跑。這就是毛主席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趕緊跑,不丟人。
? ? ?“不若則能避之”,如果跟對方兵力差距比較大,那不能等對方發現了再跑。我早早地就躲得遠遠的,不讓他發現我在哪兒。
? ? ? ?所以《孫子兵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而是以多勝少之法。這一點務必想通,這個世界不存“屌絲逆襲”的故事,童話里都是騙人的。這是大自然法則,以多勝少,持強凌弱,大魚吃小魚。
2、要明白“兵力” 跟 “結果”之間的區別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結果,沒有看到“兵力”大小的投入。
1)當年58同城跟趕集網競爭,趕集網請姚晨代言,花了1個億打電視廣告,58同城就請楊冪代言,花了2個億打電視廣告,結果58同城市場份額一下子跟趕集網拉開了距離。大家只看到了結果,并不知道別人的投入有多大;
2)雷軍在創業做小米的時候,啟動資金就弄了幾百萬,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花不完的錢,合伙人都是谷歌、摩托等行業大佬。雷軍為啥不像羅永浩那樣光桿司令就干了,自然是兵力越多,成事的概率越大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都是第一次做手機,小米很快成功,錘子跳票了兩年才做出機子
3)秦王召開軍事會議準備滅楚,秦國大將王翦非得要六十萬兵,差不多全國軍隊都得交給他了。秦王覺得這要價也太高了,就問另外一個將軍李信,說李將軍要多少兵啊?李信說二十萬足矣。這就把消滅楚國的重任交給了李信。李信和蒙恬兩員大將就帶了二十萬兵馬伐楚,然后大敗而回。
秦王這回服了,去找王翦道歉。王翦的條件還是不變,六十萬兵。最終王翦率六十萬秦軍,完成了滅楚的大業。
4)兵力原則在經營上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就是要壓倒性的投入。我們做任何事情,要么是壓倒性的投入時間,要么是壓倒性地投入金錢,多數情況下是時間和金錢都要壓倒性地投入才能成功。如果想要花小錢辦大事,想要四兩撥千斤,那就是自欺欺人。(這跟很多賣家處于小白階段,不是很像嗎?)
5)總結兵力原則,投入越大,風險越小。
3、復盤我們自己店鋪成長路徑,也是符合“兵力原則”
1)我們在孵化期的時候,別人是兼職,我們是2個人的小隊伍。因為當Shopee店鋪突破了日均20+單以上后,如果兼職,每天的時間就會被拍單,客服,發貨問題占據,根本沒辦法投入精力在最重要的“選品”和“流量”環節。我們2個人,可以分工明確,順利度過日均20+單的情況,順利往日均50+單的情況往上走。后期逐漸再加人也是可以的
2)別人一家店,我們多家店,并且多個站點同時運營。因為這樣話,店鋪如果出了爆款,我們可以第二家自己跟賣自己,所有的利潤最后還是會回到我這邊來。
3)別人舍不得開廣告,開車。我們趁著廣告充值有優惠,每個月至少沖3000塊的廣告給新店鋪測試商品的點擊率,用測出來的數據優化指標。這點特別需要注意,新店鋪是沒什么流量的,只有成熟做起來的店鋪每天才有穩定2000+以上的流量。因為按照轉化率3%來算,2000+的流量可以保證一天出60單。而小賣家,一天能有200個流量就已經偷笑了。流量也是兵力的其中一部分。
4)別人一天上新20+都在喊累 ,我們一天上新50+,后面店鋪成熟了之后,才改為20+。
5)店鋪的訂單量都是由爆品撐起來的,別人的點運營3個月,只有2個爆品,我們由于投入多,店鋪已經產生了5個點擊率在7%以上的爆款了;隨著優勢越拉越大,自然會變得不可戰勝。
當然投入就會有回報,我們投入的兵力多了。在結果上面,自然也就是別人一天出5單,我們可以出到起碼30單以上
二、《毛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這個必看,跟孫子兵法本質是一樣的。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后取大城市。
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奪取之。
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采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第四點是孫子兵法的體現)
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6……內容太多,大家自行百度,我挑下跟我們主題相關的來寫。
? ? ? ?在朝鮮戰場上,毛澤東曾提出以9倍數的優勢兵力殲滅美軍。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反圍剿的第一仗,便集中4萬人打張輝瓚的9000人。在后來的解放戰爭時,更提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過去3個月殲敵25個旅時所采用的唯一正確的作戰方法。我們集中兵力必須6倍、5倍、3倍,至少3倍于敵,方能有效殲敵。”1947年,毛澤東更把這一條放進了十大軍事原則。
軍人企業家中,除了張瑞敏之外,似乎每個人都十分看重集中兵力的原則。在王石表現為其“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在華為表現為其寫入“華為基本法”的“永不進入”原則:“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廣匯的孫廣信,也似乎有同樣的信條。
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科學地解決了以下幾個關系:
①打弱敵與打強敵的關系。強敵與弱敵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轉化的,選擇攻殲目標的基點,一般應放在先打弱敵上。首先殲滅了孤立分散、守備薄弱和據守中小城市之敵,則集中強大、守備堅固和據守大城市之敵即變弱了,這就為下一步攻而殲之創造了條件。若先打強敵,則不僅強敵難以迅速解決,弱敵也會變成強敵,反而使我方陷入被動。當然,有時在確有把握的情況下,也可視機先打強敵。
②集中兵力與分散兵力的關系。集中優勢兵力,是古今中外一切戰爭中克敵制勝的普遍法則,而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要戰勝國內外的強大敵人,集中兵力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集中兵力實行戰役戰斗上的殲滅戰,才能逐步改善戰略形勢,粉碎敵之戰略進攻,并使自己轉入戰略反攻或進攻。
④周密的計劃和準備與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關系。沒有事先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就不可能做到打有把握之仗。人民解放軍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打只有準備但無把握之仗。因此,一切作戰行動預先必須有周密的計劃,盡可能有充分的準備;同時,必須預計到最困難最復雜的情況,并把這種情況當作一切部署的出發點。有時,在無把握的情況下,寧可推遲作戰時間而不浪戰。但又絕不容許以準備為借口消極避戰。
三、特勞特《定位》,定位原則的重要性,應該要排在“兵力原則”之前
? ? ? ?定位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要實現差異化。商業是非常講究邏輯的,注重先后順序也是講究邏輯的一個體現。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按著步驟來,絕對不會出錯,至少能保證成功。
? ? ? ?那么在使用“兵力原則”之前,首先要解決的事情就是戰略的定位。比如我們都是做女裝的,我們就會去分析女裝的二級類目當中,T恤,毛衣,褲子,連衣裙,打底衫哪個類目是大賣家薄弱的環節,那么新店鋪起店的時候,就重點主攻哪一類的二級類目。
? ? ? ?同時還得結合當時的季節,比如起店的時候是在剛進入秋冬季節,那么“毛衣”這個二級類目是具有競爭優勢的,我們接著還會去看看貨源地的拿貨價格優勢。
? ? ? ?汕頭澄海的工廠生產毛衣,質量上乘,注重品質,雖然離廣州近,但是拿貨價格沒有優勢,在蝦皮上面就賣不起來。所以我們又在1688產品產業帶去找內地的工廠拿貨源。對比來說,內地的人工相對廣東沿海地區的人工便宜進一半 ,所以毛衣的價格優勢會便宜25%以上。
? ? ? ?差異化的定位,同樣也提現在我們的蝦皮訓練營的正課內容上,在選品環節,我們明確的告訴學員,市場有的爆款,大賣店里有的爆款,我們自己店里面必須要有,因為人有我也得有。但是在重點的主推的產品,一定不是跟大賣一樣的爆品,而是大賣的第二、第三梯隊的潛在爆品。
? ? ? ? 只有潛在爆品,才符合差異化的定位和兵力原則。因為如果你要進攻大賣的爆品,那么就得投入至少5倍的兵力,例如大賣的爆品一天有500個流量,那么你就得為這個產品開廣告,使其流量上到2500。無疑,這個成本對我們來太高了。我們只能另尋定位,打差異化,用5倍以上的兵力攻其薄弱的地方。
四、特勞特《營銷戰》
? ? ? ?這本書也非常值得一看,作者是參考了西方兵圣?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戰爭論》的知名度不亞于中國的著名戰爭理論著作《孫子兵法》。人們習慣將《戰爭論》稱之為西方的《孫子兵法》。而又將《孫子兵法》稱之為東方的《戰爭論》,兩部兵書可謂等量齊觀。
? ? ? 它用數學的方式論證了“兵力原則”
? ? ? 假設紅隊有9名士兵,同只有6名士兵的藍隊交戰,紅隊占有50%的數量優勢。
再假設,平均每3發子彈就有一發能射殺1個士兵。
第一次火拼后,戰局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紅隊由9∶6的優勢轉變為7∶3的優勢。紅隊50%的兵力優勢變為大于100%。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致命的算術遞增仍在繼續。
第二次交火后,數字會變為紅隊以6∶1占絕對優勢。
第三次交戰后,藍隊就被徹底殲滅了。
再來看一下雙方的傷亡情況。優勢兵力(紅隊)的傷亡人數僅是劣勢兵力(藍隊)的一半。
——完——
讀書筆記到此結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