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前夕,阿里巴巴和南極電商分別被爆出加碼跨境電商業務,阿里巴巴在海外上線了快時尚 APP AllyLikes;南極電商則發布了跨境電商獨立站 Fommos……越來越多電商平臺把目光轉向海外市場。
而同樣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的還有 2020 年后成立的幾個快時尚 DTC 品牌,比如 2020 年 5 月成立的 doublefs 和 cider、2021 年 4 月成立的心潮無限、2021 年 6 月成立的兩氫一氧。
快時尚 DTC 不是新故事,卻被疫情催成了新風口。
這一方面是源于海外市場在持續釋放利好。根據 Google & Deloitte 發布的跨境電商報告聯合發布《2021 中國時尚跨境電商發展報告》,在疫情的影響下,消費者大規模轉向線上消費,給電商零售額帶來了 15% 以上的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是源于中國跨境電商在海外的優異表現。根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道,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 8867 億元,同比增長 28.6%。其中,快時尚 DTC 品牌 SHEIN 的表現極為突出。2020 年,SHEIN 以 653 億的營收收關,同比增速高達 308%,實現了連續 6 年超 100% 增長,在一眾快時尚品牌的表現中脫穎而出。
而最近新出現的跨境快時尚電商也都或多或少、或公開或隱秘地受到了 SHEIN 的影響。那這個火遍海外的 SHEIN 現在發展到了哪一步,目前的處境如何,接下來又將怎么走呢?

圖片來源:SHEIN

在 SHEIN 馳騁歐美市場時,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團在 2020 財年(截止 2021 年 1 月 31 日)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25% 至 204 億歐元(約合 1510 億人民幣)。今年 5 月,SHEIN 更是超過 Amazon 成為美國 iOS 和安卓平臺下載量最多的購物 APP。
通過“低價+流量”的打法,SHEIN 似乎實現了很多品牌的夢想,但這并不意味著 SHEIN 是高枕無憂的。
ZARA 和 Amazon 代表的傳統快時尚和傳統電商不會等著 SHEIN 蠶食他們的市場。經過疫情一戰,ZARA 在不斷加碼線上商城,今年 ZARA 的母公司預計投入10 億歐元用于線上業務的擴張。Amazon 在 Q2 的財報提出將在時尚類目加大算法推薦等措施,而且在今年的 Prime Day 活動周期內,熱銷服飾單品最高達到了 60% 的折扣。
而井噴的快時尚 DTC 品牌也將成為 SHEIN 的新威脅。
2020 年后出現的這些新品牌都是“出身好”又“有錢”的代表,創始人們都和互聯網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也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多家大型投資機構的加持。2021 年成立的兩家快時尚 DTC 品牌心潮無限和兩氫一氧更是暗含著字節和阿里對跨境電商的布局。
其中一年內融資 4 次、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 cider 背后的資方有曾投中 Facebook、Twitter 的硅谷傳奇風投機構 a16Z、國際知名風投機構 DST Global 等。目前,cider 已經表現出了它的潛力,相較于 SHEIN,它有著更明確的目標客戶群、更突出的品牌風格,同樣享有中國優質、快速且低價的供應鏈優勢的 cider 正在布局更深刻的品牌文化的搭建。
另一方面,“流量抓手”SHEIN 也在面臨著原有流量規則的變化。
SHEIN 在早期獲得社交媒體紅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搶占了品牌布局社交媒體營銷的時間差,而隨著時間差的縮短以及越來越多的帶著中國互聯網基因的新入局者很可能會給快時尚 DTC 品牌們獲取流量的規則帶來改變。
此外,消費者媒介使用習慣的改變也會帶來流量規則的變化。根據 eMarketer 的數據,今年 3 月份 TikTok 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為 476 分鐘,比去年 12 月份疫情未發生時增長了 24.02%,用戶數量同比增加了 58.67%。可以預見的是,TikTok 在未來會成為快時尚 DTC 品牌們重要的流量來源。

根據 Similar Web 的數據,SHEIN 今年 9 月的社交渠道流量中,三分之二都來自于 Facebook。雖然有媒體報道稱 SHEIN 也意識到了 TikTok 的流量十分誘人,準備在 2021 年“ALL IN”Tiktok,但 TikTok 仍舊未能進入流量貢獻的前 5 名。

社交媒體中的流量變化正在發生著,SHEIN 也即將或正在面臨著新老品牌的雙重夾擊,前路有太多的不確定,但確定的是 SHEIN 正在探索自己的轉型之路。
微博和微信上都出現了“SHEIN 招商”的官方賬號,通過賬號發布了入駐 SHEIN 的四種合作模式可以窺見 SHEIN 未來的規劃可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SHEIN 將開放更多的合作機會,自有渠道、自有品牌、電商、檔口都可以成為 SHEIN 的供應商。
(2)SHEIN 仍舊會堅持小單快返為主的供應鏈模式,也會嘗試訂貨制。
(3)SHEIN 也會進一步拓展非成衣的品類,而 SHEIN 注明了非成衣品類包含:鞋類箱包、首飾配飾、家居百貨、美妝個護、電子產品、車載裝飾、運動戶外、母嬰用品、床上用品、寵物用品、辦公文具等。
這意味著在現有的非成衣品類下,SHEIN 的品類仍會進一步拓展,同時也透露出目前入駐 SHEIN 的模式仍舊是以供貨的形式,而非供應商開店的模式。
SHEIN 的下一個目標,或許是堅持品牌獨立站,把供應鏈優勢上升到品牌化,彌補從 SHEIN 到 ZARA 的品牌價值差距,也或者成為“百貨商店”,把供應鏈和流量優勢做到極致,向 Amazon 看齊,實現平臺化。盡管要往哪個方向走并不明晰,但 SHEIN 背后運營邏輯變化已經將其與其他快時尚品牌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