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
Flickr于2004年2月由Ludicorp公司創建,Ludicorp是由Stewart Butterfield和Caterina Fake一起成立的一家溫哥華公司。起初,Ludicorp創建Flickr是為了一個基于網絡的大型多人在線游戲工具。Ludicorp要證明Flickr是一個可行的項目,最終該游戲被擱置了。
Flickr早期版本的叫FlickrLive,FlickrLive是一個具有實時照片交換功能的多用戶聊天室。
概述
Flickr除了供用戶儲存個人照片,還可以把圖片分享到博客和社交媒體。
賬戶分類
免費帳戶:
每月費用0美元,1 TB的相片和影片儲存空間,建立“收藏集”,在多達60個群組中新增相片,可上載單張大小200 MB的相片,可上載單個大小1GB的影片,每個影片可播放3分鐘,無限下載原始相片。
沒有廣告帳戶:
年費 49.99?美元,無廣告的瀏覽體驗;
Doublr賬戶:
每年費用499.99美元, 2TB的相片和影片儲存空間,享有免費帳戶的所有功能。
發展歷史
在2004年,Ludicorp公司建立了一個Web服務套件和在線社區(Flickr前身)。
2004年4月21日:Flickr推出了Photostreams功能,允許用戶按照逆時間次序來瀏覽彼此發布的照片,這與以往的照片共享網站相比是一種重大的轉變,原因是那些網站一直都假設所有用戶都會一絲不茍地將照片歸入各種類別的相冊。
2004年4月26日:Flickr推出了專為在手機上瀏覽的移動版網站。
2004年5月9日:Flickr推出了Tags功能,允許用戶為照片添加相關的關鍵詞,從而創造出了一種由龐大的用戶人群所生成的圖片索引,被信息架構師托馬斯·范德爾·沃爾(Thomas Vander Wal)稱作“大眾分類”(folksonomy)。
2004年8月27日:Flickr推出了rites功能,幫助用戶告訴Favorites其網站上的哪些內容最為流行。
2005年3月,雅虎公司收購了Ludicorp公司和Flickr。在6月28日那個星期,所有的資料都從原本位于加拿大的服務器遷入美國,使得所有的資料都受到美國聯邦法的管轄。
2006年5月16日。Flickr進行了網站設計與結構的檢修,并將服務從Beta(第二測試階段)升級至Gamma階段。
2007年6月13日,Flickr正式推出繁體中文界面。
2008年4月9日開始,Flickr允許付費用戶上傳視頻,上傳的視頻限制在90秒和大小為150MB內。
2009年3月2日,Flickr升級了硬件設施,開始允許免費用戶上傳正常分辨率的視頻。與此同時,免費賬戶的設置限制被取消。
2011年3月,雅虎旗下圖片分享網站Flickr宣布,已增加一項名為“分享這個”(Share This)的新功能,以方便該網站用戶更輕松同Facebook、Twitter及其他社交網站用戶分享圖片。
據雅虎報道,在2011年6月,它共擁有51萬注冊會員和80萬獨立訪問者。
2013年5月20日,Flickr進行了大幅改版,徹底改變了外觀和感覺,而且升級了Android應用,并增加了存儲空間。
2016年7月25日,Verizon宣布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和Flickr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