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是美國聯邦稅中最重要的稅種,此外還包括工資稅、遺產及贈與稅(estate and gift tax)、及數種消費稅(excise tax)。在 2019 財年,聯邦政府收入估約有1.7 萬億美元來自個人所得稅,占聯邦政府收入總收入的49%。企業所得稅額約為 2160億美元,占6%,而工資稅估計將產生 1.2 萬億美元,占收入的36%。聯邦政府其余收入來自消費稅(3%)及其他來源(5%)。
個人和公司均需直接繳所得稅。遺產和信托,則可能需為未分配的收入納稅。 合伙企業無需納稅,但其合伙人應按其合伙企業收益的份額納稅。所有美國居民和公民,應就世界范圍內的收入征稅,而不僅是美國(或該轄區)內的收入(不過可以使用海外收入豁免對可納稅收入進行抵扣)。另外,“工資稅”(payroll tax)指社會安全保險稅(FICA taxes),資金專為資助社會安全保險和聯邦醫療保險。所得稅稅款,則流向州和聯邦財政,與工資稅不同。
計算所得稅,需將須納稅收入 (即總收入減去扣除額等),根據稅率級距計算。收入的概念涵蓋廣闊,包括工資、小費、資本利得等各種收入。 另有部分稅收抵免(tax credits) 可以直接減少稅收,某些稅收抵免可能會超出應納稅額度,以至無需納稅,或可取得退稅。
美國采取報稅制度,納稅個體需自我計算應納稅額并上報,但稅務機關可能會根據其所掌握的事實,調整應納稅額。
概述
美國聯邦、大多數州、及部分地方政府對應稅收入凈額征稅。 所得稅的征收對象是個人、公司、遺產和信托。 州及地方政府,對凈須納稅收入的定義,大多沿用聯邦定義。
聯邦所得稅,根據美國《國內收入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征收。聯邦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根據收入等級劃分。隨著收入增加,額外增加的收入部分將適用更高的稅率。2018 年稅改后,聯邦所得稅率的等級最低從 10% 到最高 37%。部分州和地方所得稅采取累進稅率,但其它州和地方,則對所有應稅收入實行單一稅率。
納稅人的稅率及部分扣除額,根據申報身份不同而調整。個人的納稅身份包括:(1)單身人士、(2)已婚人士聯合報稅、(3)已婚人士分別報稅,及(4)戶主(即部分單身人士,與受撫養人共同生活,并符合其他條件)。個人繳納的聯邦所得稅,對于資本收益(capital gain)和符合規定的股息收入(qualifying dividend)的稅率,比其它收入更低。
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為美國公民、居民外國人和非居民外國人。美國公民指出生在美國的人和已加入美國國籍的人。居民外國人指非美國公民,但依美國移民法取得法律認可有永久性居住權的人。其他外國人即為非居民外國人。美國公民和居民外國人要就其在全世界范圍的所得納稅,而非居民外國人僅就其來源于美國的投資所得與某些實際與在美國的經營業務有關的所得交納聯邦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采用對綜合所得計征的辦法。課征對象包括:勞務與工薪所得、股息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營業所得、資本利得、退休年金所得。從所得中應剔除的不征稅項目有:捐贈、夫婦離婚一方付給另一方的子女撫養費、長期居住在國外取得的收入、軍人與退伍軍人的津貼和年金、社會保險與類似津貼、雇員所得小額優惠、州與地方有獎債券利息、人壽保險收入、小限額內股息等。可扣除項目有:在國外、州、地方繳納的稅款、醫療費用、慈善捐贈、付借款的利息、意外損失、取自政府儲蓄計劃的利息等。可以抵免的項目有:家庭節能開支、撫養子女及贍養老人費用、已繳外國所得稅。從總所得中扣除這些項目后的余額即為實際應稅所得。依差額累進稅率計稅,按年計征,自行申報。家庭可以采用夫婦雙方共同申報辦法。
公司所得稅
公司所得稅的課稅對象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勞務所得,貿易與經營所得,資本利得,其他不屬于個人所得的收入。實際應稅所得是指把不計入公司所得項目剔除后的總所得作法定扣除后的所得。將應稅所得乘以適用稅率后,再減去法定抵免額即為實際應納稅額。其中,可扣除項目主要有:符合常規和必要條件的經營支出與非經營支出,如經營成本、雇員工薪報酬、修理費、折耗、租金、利息、呆帳、法定可扣除的已繳稅款、社會保險集資、廣告費等;公司開辦費的限期攤提;折舊;虧損與意外損失;法人間的股息;研究與開發費用等。可抵免項目有:特定用途的燃料與潤滑油抵免、研究與開發費用增長的抵免、國外稅收抵免、財產稅抵免等。
公司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本國法人和外國法人。本國法人指按聯邦或州的法律在美國設立或組織的公司,包括政府所投資的法人。本國法人以外的法人為外國法人。本國法人應就其全世界范圍所得納稅,而外國法人則就其在美國進行貿易、經營的有關所得,以及雖然與其應納稅年度內在美國的貿易、經營無關,但來源于美國的所得納稅。公司所得稅采用累進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