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出口業務中,大家最不愿意見到的情況就是貿易詐騙。騙子的詐騙手段日益高明,就連外貿“老手”也難逃被“耍得團團轉”的情況。但騙子終究是騙子,再高明的騙術也終會露出馬腳,小編分享的防詐騙知識,就可以用“火眼金睛”識破它!
1.開具有技巧
在金額較大或分批次交貨等容易讓不法分子“鉆空子”的外貿交易中,我們應采取必要的手段來減輕風險,其中就包括使用循環信用證(Revolving Credit)。
循環信用證不同于一般信用證:后者在使用后便立即失效;而前者則可以多次循環使用。它的優點就在于:進口方可以不必多次開證從而節省開證費用,同時也可以簡化出口方的審證、改證等手續,有利于合同的履行——而這正是騙子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對于客戶信用證的審核也非常重要,一旦發現假冒信用證或“軟條款”信用證,即可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2.簽訂嚴謹周全的外貿合同
相較于訂單質量,有些業務員更看重訂單的數量和大小,一旦客戶決定下單,不管好壞不論真假一概收入囊中,認為簽訂合同只是“走過場”而已——這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
書面合同嚴肅嚴謹,具有很強的確定性、公開性和告誡性,一旦發生貿易糾紛,合同就是判定過失方的最強證據。因此,為避免掉進外貿詐騙陷井,防止采購商串通一氣損害我方的利益,我們需要與客戶簽訂詳實嚴謹的合同,這其中就包括價格、品質、支付、規格、運輸等執行辦法的羅列,以及嚴格的仲裁條約。
如果合同由客戶擬定,我們需要在簽訂前認真閱讀利益相關條目,對于有疑惑和顧慮的部分應當面指出并共同商定可執行的辦法。這樣做能夠有效減少合同中惡意條款及欺詐性條款令公司遭受的損失。
3.調查客戶公司的信譽狀況
當我們開發了新客戶,就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調查和了解,尤其是對于客戶所在公司的信譽度、口碑的調查,能夠讓我們在寄送貨物前獲取充分的“底氣”。
調查客戶公司信譽狀況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查看客戶所在公司的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行業證書等;
2.瀏覽客戶網頁、運用google搜索等功能,判斷客戶及其所在公司履約能力是否良好、資信是否真實;
3.了解客戶往年的生產經營情況,通過銀行、海外商會等相關機構調查客戶的負債情況及償還能力;
4.如果與客戶在展會中結識,可通過對方遞來的名片判斷客戶所在公司的真實性:名片信息是否完整、公司地址是否真實、電話是否有效等。
總而言之,作為外貿人我們都希望收獲大量的訂單和潛在客戶,但識別客戶的真實性、避免掉進詐騙坑中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