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局勢升級以來,兩國附近多個海域商船通行受到影響。自24日起,烏克蘭軍方已叫停港口的商業航運,烏克蘭最大港口敖德薩港也已經關閉。由于俄、烏兩國主要出口貨種為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因此,與之相關的價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中小型油輪的運價更是出現一天上漲超五倍的情況。
全球189萬海員中有10.5%是俄羅斯人,另外4%是烏克蘭人。由于全球近15%的海員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航運業恐怕因烏克蘭局勢面臨更嚴重的勞動力緊缺難題。
根據國際航運商會(ICS)發表的聲明,全球189萬海員中有10.5%是俄羅斯人,另外4%是烏克蘭人。伴隨烏克蘭局勢升級,幾周前還被認為是低概率的油輪、干散貨和集裝箱運費上漲的情景突然也變得更加合理。
上周四,包括、達飛在內的多家航運龍頭均宣布,暫停船舶在烏克蘭靠港。從實時船位圖來看,烏克蘭主要港口敖德薩和赫爾松附近仍有不少船只滯留。多家船公司表示,在航船舶都在積極調整航線。
與此同時,“搶油”現象再次出現,分析人士指出,出現“搶油”的原因,一是貿易商擔憂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將被制裁,此外,市場也擔憂俄羅斯船公司被制裁,這將導致部分船型運力大幅減少、運價上漲。業內人士表示,俄烏局勢對全球航運的影響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將取決于事態惡化程度、以及后續制裁力度。
?船員短缺恐加劇?
綜合俄羅斯塔斯社、《俄羅斯報》等媒體報道,烏克蘭利沃夫海關部門高官丹尼爾·緬希科夫24日在臉書發文稱,由于烏克蘭進入戰時狀態,18至60歲烏男性公民將被禁止離開烏克蘭。
ICS表示,由于90%的全球貿過船舶運輸,供應鏈可能會中斷。“為了維持這種不受限制的貿易,海員必須能夠在世界各地自由上船和下船(船員換班)。”ICS稱,隨著該地區(烏克蘭)的航班取消,這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支付海員工資的能力也需要通過國際銀行系統來維持。
ICS于2021年發布的《海員勞動力報告》稱,目前有189萬海員在全球商船隊中運營超過74000艘船舶。其中,有198123名(10.5%)海員是俄羅斯人,這些人之中的71652名是高級船員。烏克蘭籍海員為76442人(4%),其中47058名是高級船員。兩國海員人數加起來占全球海員總量的14.5%。
根據ICS的研究顯示,平均每艘船上至少有3個國籍的海員,有時則多達30個國籍。ICS表示,由于疫情期間的疫苗識別、邊境管制、檢疫要求和行動限制等問題,航運業已面臨勞動力緊縮和運營問題。
此前ICS就曾警告稱,如不采取行動增加海員數量,商船船員將出現短缺,這會增加全球供應鏈的風險:疫情帶來的嚴厲旅行限制加劇了這種情況,海員無法按期更換,目前有10萬人在海上的合同期限已經逾期。
干散貨貨運價格上漲
烏克蘭局勢升溫之際,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應聲大漲突破2000點至一個月新高,散貨船運價全線上漲。其中在2月21日,BDI指數上漲78點至2045點,漲幅4.12%。
截至2月25日,BDI止步2076點,上周累計上漲5.7%。
考慮到黑海區域是干散貨出口的關鍵中轉站,軍事行動可能會限制黑海的船只活動。據航運經紀公司Barry Rogliano Salles集團(BRS)數據計算,2021年黑海地區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地區,貨物出口量為1.112億噸;俄羅斯和烏克蘭占全球小麥出口的30%,烏克蘭占全球玉米出口的16%。
BRS指出,截至1月底,烏克蘭已經出口了當前銷售期預測中71%的小麥,但僅出口了預測中32%的玉米。同時,農產品出口在陸地上也面臨風險。BRS表示,由于農民逃離沖突、農業基礎設施和設備受損以及該地區經濟陷入癱瘓,沖突可能會大幅減少糧食產量,而烏克蘭最多產的農田有很大一部分位于東部。
總體而言,眾位分析師認為干散貨和油輪運輸的某些尺寸類別的運費可能上漲,其前提是沖突引發的貿易中斷將迫使替代進口貨物從更遠距離進行運輸,從而需要更多船舶供應。
國際海事戰略(MSI)在一份新的干散貨報告中表示:“如發生沖突,糧食和煤炭市場將受到干擾。影響取決于時機……但 MSI 預計會出現短期中斷和對長途貿易的需求增加——例如,歐洲長途煤炭進口將強勁”。
業內提示
據相關業內人士提醒,“最近如有做空運業務的,對航司選擇要十分敏感。此次事件將對國內空運格局產生影響,以北京為例,目前RU是貨機,飛歐洲還是很好的,SU也不錯,BA目前沒有飛。如若國際開始制裁,歐洲運力會有影響。目前遇到敏感國家,盡量先收款。”
目前集裝箱市場運力周轉遭遇瓶頸,集裝箱市場運價高位震蕩,對突發事件的敏感度較高。若俄烏局勢持續緊張或進一步升級,或將影響市場預期。同時,請持續關注歐美等地區國家的相關應對措施,是否會在更廣的層面上影響全球經貿格局。
最后小編想說的是戰爭很嚴肅,勿拿戰爭當玩笑!在國際化的今天,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一定程度代表著國家形象,請大家謹慎發言,拒絕玩笑、段子、爛梗,維護中國形象!
文章來源:寧波航運綜合第一財經、海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