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2年了,封號潮事件“余威仍在”!近期亞馬遜運營降薪、跳槽、被辭退等現象頻頻,也有部分運營轉戰國內電商或其他跨境電商平臺。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目前的境況如何?出海未來是否還有機會?”
縱觀全球,在市場、渠道、產品三方面結構輪動下,全球網絡零售進入了持續發展階段。據估算2021年全球網絡零售增長率達到14.3%,這持續增長的背后是以東南亞為代表的的區域板塊輪動,渠道方面,以為代表的的渠道板塊輪動,以品牌出海為代表的產品輪動的結果。
全球消費變革趨勢下我國跨境電商依托供應鏈的基礎優勢推動跨境賣家紛紛出海,同時一系列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以及新場景和新產品的出現,共同驅動我國跨境電商規模再創新高。據海關總署發布,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98萬億元,2022年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5.7萬億元。
2021年跨境電商在亞馬遜“封號”,歐盟VAT新規、價格持續上漲等重重考驗下,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增速依然超過了20%,仍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東南亞區塊流量紅利還十分可觀。
過去一年,“旺季不旺”、“沒單”等聲音不絕于耳,但也有賣家悶聲發大財。那些聲稱“沒單”的賣家多半在這一點上沒做到位……
1、抓住新流量紅利
不同的渠道正在誕生不同的商業模式,特別是短視頻平臺當道的時代,演化出來許多新的零售、渠道以及品牌。
無論是短視頻也好,以往的圖文也罷,內容仍是搶奪消費者注意力最關鍵的一點。
內容為王的時代,品牌們可把握兩大紅利,即品牌種草紅利,流量成本紅利。
首先,流量成本紅利。
數據顯示,當前Tik Tok擁有超過10億的全球月活用戶,其中四成的用戶會在觀看Tik Tok視頻后研究相關產品并進行購買。
而背倚海外10億用戶群Tik Tok的渠道商,可以看到海量年輕人群,有投放展現紅利,無論做投放或者Tik Tok內容可以獲得大量便宜的曝光。
Tik Tok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以及營銷高回報率,賦予跨境賣家們極大的想象力。和Tik Tok合作品牌及企業中,不乏有Nike、李寧、SHEIN等巨頭身影。
其次,品牌種草紅利。
以前營銷方式是品牌告訴消費者有幾個賣點,但是事實上很難告訴消費者可以改變什么樣的生活。
但通過內容形式種草,比如借助Tik Tok與網紅合作進行投放,帶動的是品牌的整盤生意,在全渠道實現轉化。
Tik Tok的優勢主要在于供應鏈整合能力、短視頻運營經營和基礎設施配備完善等方面。
例如,為了保證整體購物流程的流暢性,提高用戶體驗,Tik Tok給與中國賣家很大的支持,無論是物流費用、履約費用等補貼,還是降低新晉商家門檻,無不體現Tik Tok證明自己的電商帶貨能力。
Tik Tok新品牌的流量洼地。
2、抓住供應鏈溢出的機會
現在的中國制造優勢不僅體現在廉價勞動力、巨無霸生產模式上,最重要是體現在供應鏈優勢上。
中國供應鏈有“大且全”的特點。聯合國界定了41個工業大品類,300+個子品類,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品類的國家,在300+個子品類里也有200+個子品類做到了全球第一
在“大且全”的供應鏈基礎上,會形成群聚效應。
這種群聚效應主要體現中國的幾大典型的產業帶上,如順德小家電產業帶、佛山家具家居產業帶、曹縣漢服產業帶、福建運動產業帶等。東南亞網紅帶貨分發平臺“Booming”作為短視頻內容生態的SAAS佼佼者,對群聚效應背后的底層邏輯如數家珍,是以Booming平臺帶動的Angola、BIDEN、MeToo等品牌,也在垂直類目掀起了新消費品熱潮。
舉個例子,快時尚女裝跨境電商代表SHEIN能夠快速搶占北美市場,擊敗、Boohoo、Misguided、ZARA等品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供應鏈優勢。
2022已經開局,如果說過去,東南亞市場
還只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的一步棋,那么在中美貿易戰陰霾、歐美市場競爭加劇、主流平臺賣家觸及天花板等因素之下,如今蓬勃的東南亞市場相信沒有人能坐以待斃。
2022發展跨境電商業務,開啟新征程,@賣家,你是否要賭一賭東南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