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公司也面臨艱難時刻!
2022年,各行各業似乎都過得不太容易。跨境電商自然也不例外。
今年,大廠,開源節流,小公司謹慎守城,活下去是大家最大的信念。
近幾年,大量的貨代公司涌現,這個行業在缺乏市場監管的監管下,可謂是亂草叢生,魚龍混雜,有些貨代公司甚至只需要幾千塊就可以開門做生意了。
然而,全球“疫情+戰爭+災難”不斷發生,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許多貨代公司風光的背后,可能正在面臨著風雨飄搖的艱難時刻。
4月15日,義烏市人民法院發布一則“義烏達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公告”引起了整個圈的熱議。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主動申請破產清算,這在跨境物流行業可算是較為罕見了。
警鐘敲響!義烏貨代公司主動申請破產清算,跨境物流倒閉潮或來臨。
據了解,這家貨代公司成立于2020年,存活僅僅不到2年的時間。大部分企業申請破產清算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虧損嚴重,資金鏈斷裂,融資困難,債務出現嚴重危機。申請人已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保護股東及債權人合法權益,不得不依法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其實對于跨境物流行業,早已經進入紅海時期,競爭激烈。
“在深圳,每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家貨代公司。”這是貨代曾對海犀網說的。
但為何競爭如此之大,卻依舊有大量的人選擇進入這個行業呢?
深圳某貨代曾說過一個理由:“也許物流比起其他行業來說更能夠賺快錢,越亂,賺錢的機遇就越大。”
確實,有些貨代人喜歡鋌而走險,喜歡低價收貨,放超長賬期,把資金鏈置于高風險位置,但這種情況下,資金鏈一斷就無法給上家安排運費,上家未收到款勢必扣貨、扣柜;對于想賺快錢的貨代公司而言,也更容易投機取巧,偷換渠道概念,選擇空運轉、快船轉普船的操作模式來獲取利潤。這些情況在跨境物流行業非常常見,各種暴雷后,破產跑路,最后更換抬頭,一切又重新來過。
不過,在今年艱難的形式下,有些貨代公司的風險加劇,賣家的發貨風險也隨之加劇,也許一不小心就會錢貨兩空。
“今年行業這么差,估計會有更多的公司跑路。”有貨代說道。
更有知情人透露:“今年不僅賣家倒閉的多,物流朋友也不少,之前單干做物流的朋友都去上班了。”
其實,跨境物流行業也許已經危機四伏!
在一張被物流朋友傳播的截圖里,上面寫道:“市場上已經有些貨代扛不住巨額虧損,只能持續不斷的低價收貨,保住現金流才能保住命。”
警鐘敲響!義烏貨代公司主動申請破產清算,跨境物流倒閉潮或來臨
從大形勢來看,這種情況也許會非常多。
去年,浙江某物流有限公司由于大量低價攬貨,結果導致自身資金鏈斷裂,老板更是直接人間蒸發,跑路了。根據賣家爆料,這家貨代公司侵吞300多位貨主的物流費多達1300多萬人民幣,造成目的港無法繳費無法提貨,大量貨物在國外被拍賣,損失高達上億!
本月,一場物流行業殺豬盤更是令人唏噓,深圳某供應鏈有限公司(貨代公司)控告深圳某技術有限公司(炒艙公司)以訂低價貨柜為誘餌,步步引導,騙取他們大量押金及商務保證金350萬元,不僅如此,該深圳供應鏈公司所付運費卻是被中飽私囊,根本沒有轉給艙口公司,導致柜子損失費高達691萬余元。
物流行業背后的亂,簡直讓不少跨境電商賣家們需要極大的提高風險意識。
貨代的選擇多從安全性考慮,該公司是否具有一定的底蘊,較高的評價等,最后可以再考慮,時效、服務和價格。2022生存不易,希望種種事件能給跨境電商敲響警鐘,及時把控風險,切勿因小失大。
以上是給大家帶來的文章“警鐘敲響!義烏貨代公司主動申請破產清算,跨境物流倒閉潮或來臨。”
(文章來源 | 公眾號 海犀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