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中轉倉、邊境倉、官方海外倉、本地第三方倉,有些混亂。信息量比較大,怕難以消化。此次就先針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淺析下海外倉。
我找了一些數據(數據可能有滯后性),大概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表。
此表基于匯率1.51去計算的,因為官方海外倉的報價都是按照馬幣計算的。
商品大小的尺寸定義,各家也都不太一致。比如Lazada最長邊的區間范圍其實是從105cm切開的,然后大部分第三方倉庫,一般計算的是三邊總和。
這邊為了有個簡單的對比,就大概先整合了一下。綜合來看的話,大家需要根據自身產品的規格參數,來評估海外倉的操作成本的。
小件東西的話,不管是Shopee還是Lazada,一般都會比第三方倉有優勢。(大賣單量大的,有特殊價格的另當別論)
蝦皮對于庫存周轉率的要求比其他都嚴格。所以如果是選擇了蝦皮海外倉的話,長期賣不動的產品,一定要盡快撤倉。否則倉儲費可以讓你利潤倒貼。相比之下,第三方倉顯得比較友好。但是反過來看的話,90天周轉不動的產品,也早就該有所措施了。務必重點關注庫存情況,不然可能會出現“賺錢的假象”。
一般第三方倉都會比平臺官方倉多一個上架費(一般是0.1-0.2元/件)。然后整體來說的話,其實海外倉還有許多費用的,比如財稅合規的成本,回款的成本,傭金的差異等等之類的,需要去綜合評估測算,這邊先不展開細聊。
目前,選擇海外倉的話,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大概率選到的海外倉不會太差。
做服務,做的就是口碑,所以找人推薦可以說是最快最高效的。找已經在做海外倉模式的朋友推薦。推薦的人,最好是已經做過一年以上的。針對一個國家,多找幾個朋友推薦,然后綜合對比,盡量找出重合的服務商。
通過第一步的篩選,有了初步意向的服務商,最好能進行面談。把一些細節了解地更清楚,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服務商溝通。因為有些時候,并不是越大的海外倉服務商,就能越好地服務于你。找海外倉,有時候可能也跟找老婆一樣,門當戶對是會比較理想的。賣家的階段不同,所需的服務商也大概率是不同的。
一般多個國家同時有倉的服務商要慎重。東南亞比較特殊,各個國情、語言、文化都不太一樣。這個階段,一個服務商同時在多個國家有倉的話,每個倉都要做的好,難度比較大。
服務好不好,終究還是得用了才知道。建議剛入場的賣家,不要太激進。很多時候,人都會夸大自身的實力水平。有些服務商,自然也會夸大自身服務水平以及當地的資源情況。所以建議前期的發貨量要根據自身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去匹配。比如有些服務商的倉庫是可以接受仿品的,那其實這種倉庫風險性就比較大。
總而言之,鑒于整個東南亞的電商市場還不是非常成熟,基建配套各方面也不是很完善,所以目前整個海外倉服務市場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當然也是因為各方面還不夠完善,才有稱之為藍海的機會。
未知的道路,坑會有很多,但是如果你為了避免踩坑,而遲遲不動。到后來你可能會發現其實你原地踏步,已經踏出了一個深坑,你一直在坑里。
做跨境電商,本地化至關重要,海外倉可謂是必經之路。但是選擇哪個海外倉,終究還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選擇。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