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設在日內瓦?,在墨西哥城設有一個辦事處。
歷史
國際貿易信息中心是國際貿易中心的前身,1964年通過的“貿易總協定” (GATT)旨在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出口市場和營銷相關信息,幫助發展其出口促進服務并協助其培訓所需人員以推進其促進出口的努力。 為精簡聯合國系統內促進出口工作,當時仍屬于聯合國系統的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前身,但世貿組織不屬于聯合國系統)和新成立的貿發會議達成協議,建立分支機構以整合兩機構貿易促進工作。 該協議于1967年達成,1968年1月1日,國際貿易中心正式成立(不使用“貿易信息中心”提法)。
國際貿易中心無法以一種系統的方式描述。因此,以下描述會有不準確之處。國際貿易中心為合作方提供多種服務。在其工作中,其將合作方分為三類:政策制訂者、貿易支持機構和企業。一些服務是專為某一類合作方設計的,而則為所有合作方提供。原則上,國際貿易中心所提供服務沒有范圍限制,該機構將根據受益國或捐贈方的具體要求設計服務內容。
自2006-2009年最近一次重大改組以來,國際貿易中心將其工作分為五條“業務線”:出口戰略、商貿政策、貿易支持機構能力建設、出口商競爭力和貿易信息。
除根據業務線分類以外,國際貿易中心的各項服務也可按照提供方式分類,包括:出版物、貿易信息數據庫、能力建設(如培訓)、或咨詢服務。
比方說,出口商競爭力領域的能力建設可以是為企業提供培訓,幫助其克服貿易技術壁壘。貿易信息領域的數據庫可以是一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在線數據庫。
全球公共產品
利用對國際貿易中心信托基金的捐贈和歐盟委員會(EC)的支持,國際貿易中心設計了一整套市場分析工具,包括貿易地圖、市場準入圖、投資地圖和標準地圖。該套工具可幫助用戶查詢220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信息。自2008年1月1日起,以上市場分析工具已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所有來自最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都可免費使用這些工具。
貿易地圖
貿易地圖是一套國際貿易數據的互動在線數據庫。數據包括以下指標:出口業績指標、國際需求指標、替代市場指標及以產品或國家進行分類衡量的競爭對手作用的指標。貿易地圖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貿易數據庫之一,其數據包括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鏡像和直接貿易流量及5300種產品在統一系統中的2、4或6位水平的定位。自2001年以來,用戶可以查詢已計算的數據指標(例如增長、市場份額、平均單位價值等)或按時間序列(例如每月、每季度、每年)查看數據。
2012年,貿易地圖與合作,新增了“公司聯系信息”模塊,幫助企業尋找在64個國家的貿易伙伴。
貿易地圖的年度數據來自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 COMTRADE),月度數據來自有關國家的統計局或海關當局。
市場準入地圖
市場準入地圖是一個分析性網絡應用,旨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目標8:由貿易中心、貿發會議和世貿組織提供的市場準入指標)所確立的提高市場準入透明度和推動貿易政策問題分析的目標。
市場準入地圖也稱為“MAcMap”,介紹了影響國際貿易的多種類型壁壘,如實際關稅(如最惠國關稅和貿易協定下的優惠)、從價稅、關稅配額、貿易救濟、原產地規則、原產地證書、世貿組織成員國關稅和非關稅措施。
經濟管理者使用市場準入地圖查詢市場準入要求,政策制定者則將它用以準備貿易談判。
截至2015年,市場準入地圖包含190多個國家的有關最惠國待遇和優惠關稅的信息以及約70個國家的非關稅措施(NTMs)數據。最近由于來自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活躍用戶越來越多,該數據庫已推出法語和西班牙語版本。